如來真實相

一.如白蓮,生於污泥而不染. ­

佛陀住世時,也有一婆羅門看見佛陀的千輻輪相,對佛陀身份生起懷疑。《雜阿含經》記載: ­

有一天,佛陀走到憍薩羅國的沙林聚落,便於樹下靜坐。當時,有一婆羅門看到地下佛陀的足跡,印現著千輻輪相,感到十分驚訝。心想:我從未見到人間有此莊嚴的千輻輪相,這個人是人嗎?於是循著足跡前往,在足跡的盡頭,看見有個人於樹下靜坐婆羅門看見佛陀六根清凈和悅,相如金山光明巍巍地聳立著。 ­

婆羅門趨前恭謹的問道:「你是天界的神只嗎?」 ­

佛陀微笑的答道:「我不天神。」 ­

你是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聚那羅、摩睺羅伽嗎?」 ­

我不是!」 ­

婆羅門更加惶恐地說:「那你是人嗎?」 ­

佛陀答道:「我不是人!」 ­

婆羅門充滿迷惑的說:「那你……你一定是非人?」 ­

「我也不是非人!」 ­

婆羅門心意迷亂的說:「你究竟是什麼呢?」 ­

佛陀語音和雅的回答:「天、龍、夜叉……人、非人等,都是煩惱所生。我已橫渡一切世間痴迷的愛河,熄滅了熾燃的生死之火,我是出離三界的覺者。因此,我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類眾生。 ­

「我宛如香凈遠播的白蓮,雖生於污泥而不染著;我雖是父母所生,卻已超越了世間塵垢。我歷劫來勤苦修行,已斷除有為生滅的幻相,已拔除煩惱的劍刺,究竟到達安樂彼岸,所以,我應該被稱為佛陀。」 ­

三十二相,不過是有為的生滅之相,是三世諸佛權巧方便的機宜,透過三十二相莊嚴清凈讓我生起渴仰的真心,覺醒自我本性有個巍巍燦爛神通妙用的三十二應化身。 ­

­

二.佛身無住滅相.  ­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離相是清凈的,不生不滅。如月之三喻,月的本體法身,湛然不動。月之光采明耀是報身,圓滿莊嚴。河川湖泊映月是應身,有水皆現。如詩偈言: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盡,菩薩月現前。 ­­

如唐順宗和佛光禪師一段精採的問答來說明。 ­

順宗皇帝問道:「佛從哪裡來?滅向哪裡去?經典說佛常住在世,佛現今又在何處?」 ­

佛光禪師答道:「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虛空常住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思惟,更勿生疑慮!」 ­

順宗皇帝不以為然的再問:「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大海天地日月時至皆歸盡,誰言不生滅?疑情猶如斯,智者善分別!」 ­

佛光禪師進一步解釋:「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

 

三、佛陀隨緣現. ­­

佛陀法身沒有生住異滅四相,佛陀娑婆降生到入滅,那個示現的身相是五蘊和合,是生滅相,而不是佛真正的法身如來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好,也只不過是隨爾根性差別感應群機的游化. ­­

凡夫執相分別的心,皆從五蘊和合而來。因此,佛陀一再教誡弟子:「聖弟子如是觀者,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法幻術。」 ­

如果我們能正觀五蘊是苦空、無常無我就能明白世出世間一切依正染凈色心諸相皆幻化不實。如同經文所說:「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

我們常常會被六根所蒙騙,這是我親眼看到的,這是我親耳聽到的。種種見聞覺知的障礙,像盲人摸象,見不到法的全體。有一首詩偈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像靈山塔下修。 ­­

只要解開六根六塵加諸的妄相,肯定自己本自具有如來之三十二相,返觀自然千里外的靈山就在心頭方寸間!求觀世音菩薩施予我們的慈悲智慧,何不自己做個尋聲救苦,大慈大悲,隨力布施隨喜教化的日日觀音。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每個眾生心底里都有慈悲的你,你就是一尊千手手眼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增一阿含經》說:「三世諸佛,不在天界,不在他處,皆於人間成佛。」 ­­

諸佛如來,不是遙不可及,不是玄虛渺茫難測,如來分身千萬億,如虛空月,有水皆含,吾人若能識盡本心,萬德莊嚴如來身相、性德,人人本俱。因為,如來不在相好慈悲的給予;如來不在神通智慧的辨別;如來不在靈感在方便的妙用如來不在廟堂高座,而是在人間處處行化。 ­­

­

四、見法即見佛陀 ­

佛陀先破吾人視應化的身相為實相,執著有的泥坑,又恐吾人住於無的深井,所以再教誡一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 ­

既然明了求實相也是了不可得,當下就能契入諸法如如的真相就如經文所言:「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若能拂去貪迷世間的妄相,和執著有個世間涅槃可得,那麼內心無妄無求,自然宛如湖鏡,鑒照萬物萬象。 ­

見法即見佛陀佛陀也一再訓勉弟子,以法為洲,自依止,莫異依止。這個法,就是識破五蘊虛假不著空有二岸,知法性本自空寂不動。 ­­

有一次,佛陀思惟大眾於法心生疲累,沒有渴仰勇猛真心,我應該讓大眾道法的難遭難遇。於是佛陀沒有告訴任何人,也沒有攜帶侍者,以伸屈臂頃的時間,前往三十三天的善法講堂為天眾說法。­

大眾許久見不到佛陀,焦急地問侍者阿難阿難也不得知佛陀身在何處?波斯匿王、優填王更是因為思念佛陀,愁煩成疾。佛陀在三十三天說法,歷經三個月思惟人間大眾生起渴望求法的心,我應暫舍神通,不自隱身形。以便使出家弟子知道佛陀身在何處。 ­­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入正定,告訴阿難佛陀現於三十三天為眾說法。眾人歡喜踴躍,請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祈請佛陀返回人間。目犍連從三十三天返回,告之大眾佛陀七天之後會從天而降,來到僧迦屍國的大池水旁邊。 ­

第七天終於來到了。國王大臣,一切出家在家弟子都前往迎接佛陀蓮華比丘尼神通化為轉輪聖王的威德,具足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臣寶。迎佛的行列,浩浩盪盪地前往僧迦屍國。 ­­

當時,須菩提尊者在靈鷲山的一座山洞中縫補衣服。他聽說佛陀今日將返回人間,所有的七眾弟子都前往禮拜佛陀。他想:我也應該前去拜見佛陀。於是須菩提從座而起,頓然領悟,我前往禮拜佛陀,只是佛陀外貌,什麼是佛陀呢?是眼耳鼻舌身意嗎?如果我到僧迦屍國去拜見佛陀,也只是禮拜水火風罷了!如佛陀所教誡,真正的禮佛,應該觀照諸法空性,沒有造作,也沒有一自我主宰,我應該歸命禮敬佛陀法身。因此,須菩提坐下,繼續縫補衣服。 ­

蓮華比丘尼化身轉輪聖王,眾寶赫赫,威光明照,到達大池水邊。所有的國王與人民都被其威神攝服,紛紛走避。蓮華比丘尼向前禮拜佛陀,喜不自勝的說。 ­­

我是第一個見到您,第一個向您頂禮弟子。」 ­

佛陀說:「蓮華你不第一個禮拜佛陀的人,最先拜見佛陀的人須菩提。如果有人想要親見佛陀,應當繫心思惟,觀照空性,才是真正頂禮佛陀。」 ­­

須菩提就如同《般若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般若的深心,徹見諸法因緣和合與眾生心識變現而有的,要度盡生命的一切苦厄,要有般若慧觀。須菩提尊者以空無心勝過蓮華比丘尼七寶赫赫的神通。 ­­

我們的妄心如天馬行空,求神通靈感,求放光加被,卻任意忽略當下每一個小小因緣。一棵大樹開滿花朵結成累累果實,都是從一粒微小的果實開始。我們若是真修道人不聞他人過,所有善惡皆要內觀自照.那時候,我們就不用再千里迢迢要去迎接佛陀的到來,而因為見法性者即和如來心心相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