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環是金陵人,他的父親杜一元,廣交四方名士,跟常允恭交情非常好。後來常允恭當了兵部主事死在九江。他的母親張氏已經六十多歲了,卻無所依。她老人家到安慶去依靠守譚敬,守譚敬也是常允恭的老朋友,他不接納張氏(常老太太),張氏感到很窘,輾轉到金陵,尋找杜一元。路人告訴她:「杜一元已經逝世了,他兒子杜環現在某某地方!」
張氏穿著破衣服,冒雨趕到杜環家,一看見杜環,便哭著傾訴她的苦楚及因緣。杜環聽了,被感動得流出眼淚,他呼喚妻子出來禮拜張氏,他妻子馬氏為張氏(常老太太)更換淋濕的衣裳,供奉食物,整理寢室。
當時兵荒馬亂剛剛過,地方上發生饑饉,老百姓骨肉不相保,張氏看見杜環家境貧窮,堅持要出去拜訪其它老朋友,杜環派遣婢女隨從張氏,找了好些時日,沒有遇到故人,又返回杜家。
杜環以下的人都把張氏看成自己的母親。張氏生性褊急,遇到有點不如意,則發脾氣和斥責其它人。杜環私下告誡家人:「你們侍候張氏宜更加謹慎、有禮貌!」
張氏經常生病,杜環親自為她調配藥物,長達十餘年。
後來杜環因為公務而到浙江會稽,遇到張氏的幼子伯章。杜環將張氏的情況告訴伯章,伯章回答:「我也知道這件事,只是路途太遙遠,無法到達而已!」
杜環回到金陵,半年後,伯章才到了金陵。那一天,正好是杜環的生日,張氏和伯章母子見面,相抱大哭,杜家家人以為這件事不吉祥,想阻止他們哭泣。杜環急忙說:「這是人之常情,那有什麼不吉祥呢?」
不久,伯章竟然借口有事而去別的地方,不再照顧張氏。杜環侍奉張氏更加謹慎,然而張氏因為想念伯章的緣故,病情突然加深。
過了三年後,張氏才命終。她臨終時,舉手向杜環說:「我煩勞你太久了!但願你的子孫跟你一樣!」
杜環為張氏建了一座墓園,而且每年都去祭掃。
杜環後來做了太常的高官,子孫都非常賢能顯赫。(《感應篇注訓證》第六十七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