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菩薩

中印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師,人們尊稱他為「馬鳴菩薩」,他對大乘佛學起了開端的作用

馬鳴菩薩本學婆羅門教,擅長音樂及詩歌,聲譽很高。後歸依佛法,拜脅長老為師。脅長老是北印度高僧,他深慮當時沙門中缺傑出人才佛法漸見式微,沒有人能負起弘揚佛法、開導眾生責任。他聽說中印度有位外道,才識過人,能言善辯;這位外道年輕好勝,自恃才高,要與沙門中學子辯論。他揚言:「如果沙門中沒有人敢站出與他辯論,那就說明服輸了,從此就不準公鳴犍椎(是古印度召只僧眾的一種木製法器),不得進行僧伽活動,也不得受人供養!」。

長者暗想此人定非等閑之輩,很想去會會他;倘有可能就想度他歸依沙門他不顧年邁體衰,跋涉水地往中印度去。

路上經過一個寶剎,有一群小沙彌見他年老慈祥,就圍著他打趣說笑。脅長老不在意,對這些天真的小沙彌面露笑容,聽之任之。其中有年齡略大的,看出出長老不是平凡之人,就提出各種問題來向他請教。脅長老是有問必答,沒有一點被難住。沙彌們至此十分欽佩,頓生恭敬之心。第二天長老辭別南下,沙彌們依依不捨,送了他不少路程。

長老到了中印度,故意在被馬鳴外道佔據的那個最大的寺院住下。他問寺院比丘們:「你們做功課時為什麼不依法公鳴犍椎呢?」,一比丘說:「長老有所不知,我們這兒來一個傲慢無理的外道,他聲稱:『你們現在沙門中沒有學子,都是一些平庸之人;而且佛法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你們不服,我們可以比試比試,根據各自的學說,來進行辯論。有本事的,請站出來吧!』,誰知我們有好幾位法師都不是他對手。從此他就不許我們公鳴犍椎,還佔據了我們寺院。我們住持怕惹是非,就委屈地依從他了。」。脅長老聽了,安慰道:「你們不要氣餒,先去稟明方丈,大膽地鳴犍椎吧,有我來對付好了。」。比丘們來心裡有氣,今見長老出言不凡,知他必是高僧,一定具有辯才,就請住持長老相見,並大膽地打起犍椎來。

馬鳴外道在裡面聽見,氣勢凶凶地問道:「我不準你們打犍椎,今天為什麼又打起來?」,比丘們說:「這不幹我等事,北方來了一位長老是他打的。」,外道說:「此人好大膽,我倒要會會此人!」。

馬鳴見了長老是一個清?的老叟,就責問道:「你這遠來的老和尚,大約不知道這兒的規矩吧!」,長老說:「怎麼不知道,不知就不打犍椎了。」,外道說:「如此說來,難道你也跟我辯嗎?」,長老說:「你要辯論也可,這有何難?我們佛門寬大為懷,素來佛不犯道,你們外道放肆了,竟敢限制沙門活動。我們佛學博大精深,如大海可谷百川,今天讓你知道一下深廣也好。」,外道說:「不要誇口了,我倒要看看你的本事。這樣吧,我們就訂在第七日,讓我們邀請國王大臣沙門外道、娑羅門諸大法師,都來參加,看看我們誰勝誰負。」。

至第七日,道場鍾鼓齊鳴,冠蓋雲集,與會者都來了。脅長老先到,從容地升上高座,儀態自若,微帶笑容。馬鳴後到,態度傲慢,見長老已到,只得於另一旁坐下。他抬頭看看長者見他和顏悅色,情志安逸,端坐莊嚴,不由地微微暗驚:「這老和尚道風不凡在這樣的大場面處之泰然,可能很有學問,今天得要稍加謹慎。」。

馬鳴定一定神,傲氣又上來了,開言道:「今天我們兩家辯論,非比平常,得先立個契約,你看可好?」。

長老說:「悉昕尊意,請你說吧。」。

馬鳴說:「如果誰輸了,就割去誰的舌頭好嗎?」。

長老說:「割掉舌頭有何用處,我們辯的是學術見解,不是一般人打賭,我看誰輸了,就自甘稱作弟子,怎麼樣?」。

馬鳴說:「也好,只要你不慚愧,當眾拜我。那麼誰先提問?」。

長老說:「我年紀老,從遠方來,又先在此升座,理應我先提問。」。

馬鳴說:「好,那就請吧。」。

長老說:「要使天下太平,人民豐衣足食,舉國歡慶,國王歡喜,當用何法?」。

馬鳴沒有學過治國之道,一時竟答不上來。

長老說:「我們佛教有世法和出法世。這是世法。要使國泰民安,就要從國王做起,愛臣民,輕徭役,薄賦稅,多作利國利民之事使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始能太平這是很普通的道理,難道也答不上來嗎?」。

馬鳴面紅耳赤,與會者笑聲四起。

長老又提了一些世法與出世之法,有不少玄理馬鳴連聽都沒有聽到過,答的支支吾吾,都沒答好。輪到馬鳴提問的時候,他想用婆羅門學說來難住他,那知長老原先也是婆羅門種,對所有經典無不精通,凡有所問,長老都對答如流,令人信服。這下頓時挫了馬鳴的銳氣,在大庭廣眾前,馬鳴只得服輸,自稱弟子,聽從長者為他剃除頭發,受沙彌戒。

馬鳴回到內室,低頭悶坐,悒鬱不樂。自思:「我才識遠震數國,從無敵手,今天怎麼輸於一個老和尚了,今後還有什麼面目做人!」,長老明白他的心意走到身邊,和善地說:「我們佛法主張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你是我見太深了,處處以我為中心,以致一葉障目,使你不能高瞻遠矚。你試想:釋迦佛作王太子時,也是信奉外道,他想探索宇宙人生真理,走出宮廷,苦修六年使他感到外道學說不能解決他心中的許多疑問,於是獨自到菩提樹下,又修行了一年,終於在一晚上的定中,突然見明星而開悟,徹證了無上甚深真諦。從此,他傳道四十九年,收了許許多多外道成為弟子你說佛學能比外道不高明嗎?」。

接著,長老又給馬鳴顯示神通,並說:「神通不是出家人追求的目的比丘應以精研正法為要。」。經一番苦口婆心的解說,至此,馬鳴比丘方知長老是個得道高僧,心悅誠服,甘拜為師。脅長老說:「你呀,天資聰慧,夙根又厚,只是錯入了外道,使明珠沾上了塵土。從今後應該歸依正法,精勤學佛,方能使你真正地進覺道。」。馬鳴比丘徹底醒悟,從此虛心地聆聽師父為他講經說法,認真修學,數年後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數年,脅長者回北方去了,這位馬鳴比丘仍長住中印度。此時他已博覽所有佛學經論,才認蓋世,且虛懷若谷,與多年前換了一個人了,沙門外道都敬服,連國王他也極尊重。

不久,北印度的小月氏國王起兵來伐中印度,將王城團團圍困,只是未動刀兵中印國王使者去詢問:「你們長時間的將我王城圍困,使我人民遭難,你們為的是什麼呢?」,小月氏國王說:「我要你送我三億金,我即可退兵。」,中印國王說:「我傾國相贈,也收集不到三億金。」,小月氏國王說:「你有稀世的兩大國寶,足可抵二億金,難道你不知道嗎?」,中印國王說:「我哪有這樣貴重的國寶!」,小月氏國王說:「你藏有釋迦佛留下的佛缽,還有一位具有辯才比丘你把這兩樣寶貝贈於我,就足扺二億金,我可以滿足了。」,中印國王說:「這兩樣確是我的國寶,但是我不能贈於你。」。

馬鳴比丘得知此事,就勸說國王:「陛下,你就滿足他的要求吧,一則可以退兵,生靈免遭塗炭;二則他單要佛缽與我,說明他心中十分敬重佛法。陛下把我留在國內,只佛化一國,若把我送到他國,我就可以別國去弘揚佛法,讓天下都受到佛化的利益。陛下是歸依佛法的,願國王三思!」。

國王平時對這位馬鳴比丘甚是尊敬聽了他的開導,經過反復思忖,終於同意了。

月氏國王馬上退兵,迎著佛缽和比丘回國去了。快到京城,舉國臣民焚香恭迎。數日後,有些大臣議論道:「國王啊,佛缽確是稀世之寶,而比丘國內有的是。怎抵得上一億金呀?」,國王說:「你們只知眼前利益,這位比丘名揚四海,佛學高深,精於說法,而且又是長老在世時的弟子,我迎他到本國來弘傳佛法,於國於民,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個月後,國王打算請馬鳴比丘說法。他尋思:「人們說畜生也有靈性也能受到感化,我何不藉此機會試試。」,他就挑選了七匹好馬,讓它們餓了五日,到第六日早上,召集國內所有沙門外道、都來聽法;同時又命令把餓馬系在道場柱子上,看看餓馬是吃草,還是聽法。

馬鳴比丘登壇講法。他講的是《佛遺教經》,講時語詞懇切,深入淺出,感人肺腑,場上肅靜;連那餓馬似也聽得出神,盡管飼以草料,它們都不思進食,豎耳諦聽。

比丘講經畢,只聞那七匹餓馬一聲長鳴,都淋然淚下。國王見此情景,深為感動!由於餓馬能解佛經原故,因此就稱這位比丘為「馬鳴菩薩」。

以後,馬鳴菩薩得到國王的同意,又到別國去弘法,晚年他專門從事著作著作有《大乘起信論》、《大宗地玄文本論》、《佛所行贊》、《大莊嚴經論》、《十不善業道輪》等,一直流傳迄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