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最著名四大賢母

uploads/content/2022/may/28b3757f5e40bc03dafba4fcddce5c95.jpg">

    有人說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為重要。有賢女,方才會有賢婦賢母。故此,賢母所生兒女皆為賢人,而後世女人太太來源是從周室有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母儀可風的典故而來。所以說,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以母教為本也。

  no1:岳母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母親,她作為母教典範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no2:孟母
  
  孟母乃孟子之母仉(zhang三聲)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教子佳話。
  
  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孟子,更為後世母親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孟子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還留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
  
  做人是要求誠實,所謂「言必行,行必果。」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時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風氣蓬勃發展,諸子百家爭奇鬥勝,使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堅決的主張,無視於老莊的玄虛,不屑於楊朱的功利,惟獨醉心於孔子的忠恕之道,親自尋尋覓覓,終於在孔門諸子中為孟子找到啟蒙老師
  
  當時孔子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從此正式接受到儒學的精髓,子思孟子青睞有加,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從此孟子子思門下埋頭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繼承了孔子衣缽
  
  孟母對兒子的教育無微不至,即使在成親之後,夫婦相處之道,還得煩勞老母為他操心,古《烈女傳》記載:孟妻由氏在卧室內裸袒身軀走動,孟子勃然不悅,由氏認為丈夫太過見外,就求婆婆解說。長期以來,孟子自己的妻子總是不滿,認為她太過倨傲,競有意休妻。孟母對兒子曉以大義:「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將上堂,聲心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所以恐見人過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袒而在內,踞而視之,是汝非禮也,非婦無禮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於是心中芥蒂盡除,與妻子和樂相處如初。
  
  孟母一生操勞,身體十分硬朗,對於孟子的照顧及督教也毫不放鬆,除了孟子周遊列國那一段時日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為了奉養老母,擔任齊國一個消閑的教授職務,而不忍遠離故國謀求更大的發展。在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鍾來酬謝孟子,但卻不肯積極地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是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孟子不貪榮祿,他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孟子理想去處是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悠忽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婦人之禮,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
  
  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范,並建有孟母祠。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兒子的前程。
  
  no3:陶母
  
  陶侃母親諶氏古代饒州人,陶母以身垂範,育子成才的事跡,千古傳頌.以下為其育兒二事。
  
  截發延賓: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陶母時常誡子務「使結交勝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強的人.)古書有載: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發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陶母截發延賓,銼薦喂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寧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發延賓」的事跡。
  
  封壇退鮓:陶侃少時,在潯陽作主管漁業生產的小官。少小離家在外,謹記母訓,陶侃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待人和善、頗有人緣有一次,他的部下見其生活清苦,便從魚品腌制坊拿來一壇糟魚給他食用。孝順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魚,便趁同事出差鄱陽之機,順便捎上這壇糟魚,並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為侃兒一片孝心高興。於是隨口問送信物之人:「這壇糟魚,在潯陽要花多少錢?」那客人不其意,直誇耀說:「嗨,這壇子糟魚用得著花錢買?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愛吃,下次我再給您多帶幾壇來。」陶母聽罷,心情陡變,喜去憂來,將糟魚壇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魚帶回陶侃,並附上責兒書信。此書言辭嚴厲,書雲:「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陶侃收到母親返回的糟魚與責書,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發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從此,陶侃為官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也一絲不苟將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諶氏的言傳身教。助人為樂不受酬謝。
  
  no4:歐陽
  
  歐陽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的。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步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歐陽修的母親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兒長大。歐陽修五六歲了,他母親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桿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一年大一年的歐陽修逐漸懂事了。他很體諒母親,一邊讀書,一邊儘力分擔家務。歐陽修盡管已經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親怎麼有那麼大的決心和力量來撫養自己。
  
  一次,歐陽修問起了這件事母親深情地說:"你父親死後我能守寡撫孤,是因為我了解你父親品德高尚我愛他,也愛你,我決心把你培養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後,她對歐陽修又講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歐陽父親為人。"我嫁到歐陽家的時候,你奶奶已經去世了。可是,我從你父親對你奶奶的紀念中,知道他是個很孝敬長輩好人。你父親在家尊敬長輩,在外當官的時候,對公事嚴肅認真,從不馬虎。他白天辦公,晚上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對於死刑的材料,總是反復調查、核實。他常說,人命關天,馬虎不得。後來由於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對我說:'我不能看孩子大了,希望你今後把我的話告訴孩子人不貪財圖利,生活上不要過分追求,要孝敬長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父親的遺言,望你好好勉勵自己。"歐陽修聽到這裡,抽泣著對母親表示:"我一定繼承父親的遺志,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後來,歐陽修做了官,任參知政事。慶歷三年,他因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這些名人的成功說明,作為母親光有母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善於教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用好的思想品質品質作風去熏陶和影響子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