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故道白雲:蓮花池

 

 21.蓮花池 
 
    村童回家後,佛陀便開始行禪。他把僧袍拿起至腰閱,涉水過河,然後沿著一條夾在兩塊稻田間的小徑,來到他最喜歡蓮花池。就在這裡,他坐下來觀想美麗的蓮花
  當他看著蓮莖、蓮葉和蓮花時,他便想起一棵蓮生長的不同階段。它的根藏在泥里。一些枝莖未能生出水面,而另一些則剛了出來,顯露著綣曲的新葉。那裡有一花瓣待放的蓮苞和已經開放得燦爛蓮花。更有一花瓣已全部脫掉的蓮蓬。池裡的蓮花,有白色的、藍色的和粉紅色的。佛陀省察到人與蓮花沒有兩樣。每人都有自己個別先天條件提婆達多不像阿難陀;耶輪陀羅和芭蜜莎王後也很不相同;善生和芭娜更有分別。品性、美德、才智和聰明在不同的人都有著很大的差別佛陀證得解脫之道,亦必需要以種種不同方法來教化不同種類的人。他想,教那些村童實在安尉,因為他可以用簡單方式與他們溝通。
  不同的方法就如不同的門,讓不同的人可以進內以明白教理。『法門』的創立是經直接與人群接觸而產生的。佛陀並沒有在菩提樹下神奇地領受到已訂定下來的各式方法。他認為自己一定要重入社群,才可以把*輪轉動和散播解脫種子。他已開悟了四十九日。現在應該是離開優樓頻螺的時候了。他決定第二天早上出發,離開尼連禪河畔清涼的樹林、菩提樹和孩子們。他希望首先去找他的兩個老師阿羅羅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他有信心他們會絕快證得大道。輔助兩位尊者後,他便打算去找與他一起苦行的五個朋友。然後,他就會去摩揭陀重訪頻婆娑羅王。
  第二天早上,佛陀穿上他的新衣,在清晨的淡霧中步行入優樓麒。他來到縛悉底家中,告訴這個少年看牛童和他家人他要離去。佛陀輕輕在每個孩子頭上撫拍,然後一起行往善生的房子。聽到這個消息,善生不禁哭了起來。
  佛陀說:「我要離開這裡才可以完成我的任務。但我答應你們,我有機會一定回來看望你們。你們實在幫了我很多,我對你們非常感謝。請謹記要修習我和你們分享的東西。這樣,我便時常都沒有離開你們太遠了。善生,快抹乾你的眼淚給我笑笑。」
  善生用她的紗麗裙邊拭乾眼淚,盡力試著微笑。跟著,他們便一起行到村外。正當佛陀准備轉過頭來話別,他留意到一個年青的苦行者朝他而來。那苦行合上雙掌作禮,並好奇地望著佛陀過了一會,他才說:「出家人,你看上去容光四射,極度安祥。請問你尊姓大名,是跟那一位大師的?」
  佛陀回答:「我的名字是悉達多喬答摩。我曾追隨多位導師修學,但現在卻沒有導師。請問你是從那兒來的,叫甚麽名字?」
  那苦行者答道:「我叫優婆伽。我剛離開烏陀逝羅摩子大師修行中心。」
  「烏陀迦大師身體好嗎?」
  「大師幾天前剛過世了。」
  佛陀嘆了一口氣。他始終都不能幫到他老人家。他又問:「你有跟過阿羅羅迦羅摩大師修學嗎?」
  優婆伽回答:「有。不過他最近也死了。」
  「那你又可曾認識一個叫憍陳如的出家人呢?」
  優婆伽說二:「當然認識。我在烏陀大師那裡時,聽說過他和另外四個僧人。我聽說他們現在正住在王舍城附近的鹿野苑修行。喬答摩,請你不要介意,但我要繼續上路了。我還很遠的路程要走。」
  佛陀合掌與優婆伽道別後,便跟著河流向北而行。他知道這是較長的一條途徑,但卻比較容易行走。尼連禪河向北流入恆河。如果跟著恆河向西而行,他在幾天之內便可到達巴蓮弗。在那裡越過恆河,便到達伽屍的城都,王舍城。
  孩子們一直望著他走,直至他走出眼簾。他們都十分悲傷,心內充滿期盼。善生在哭泣。縛悉底雖然也很想哭,但卻並不想在弟妹面前流淚。過了一段時間他說道:「吾生姐姐,我要去准備看顧水牛了。我們該回家吧。芭娜,今天記著給盧培克洗個澡。來,讓我抱媲摩。」
  他們沿著河岸返回村裡。沒有人說句話
  阿難尊者十分和藹可親,而且更非常英俊。他也的確擁有驚人的記憶
  佛陀在每一次法會所說的,阿難陀都可以一字不漏的全部記下。縛悉底和羅睺羅很感激阿難為他們重述佛陀在看顧水牛經上所說的十一要點。縛悉底也知道阿難陀一定會記得他所述說有關佛陀在優樓頻螺森林時的事跡。
  縛悉底一邊述說,一邊留意著喬答彌比丘尼。她閃亮的眼睛告訴縛悉底她是如何的欣賞這些故事,因此他就連所有的小節也盡量憶述。喬答彌比丘尼特別愛聽有關優樓頻螺小孩的情節,像那次他們和佛陀一起在森林裡吃橘子的一段。
  羅睺羅也被看得出是聽得非常高興的一個。雖然馬勝是唯一在兩天的講述中沒有發過言的一人,但他也明顯也是聽得津津有昧的。縛悉底知道馬勝是與佛陀一起修苦行的五個朋友之一,因此他也佛陀獨自修行個月後再與他們見面的情形十分好奇。可是,他又害羞發問。喬答彌比丘尼好像心裡知道縛悉底的意思,她說道:「縛悉底,你想聽馬勝長老告訴我們關於佛陀離開優樓頻螺之後的事嗎?馬勝已和佛陀一起有十年了,可是我相信他從未有談起過他們在波羅奈斯附近的鹿野苑時的情形。馬勝長老你可以告訴我佛陀的第一次說法,以及過去十年所發生的一些事嗎?」
  馬勝合起掌來,答道:「喬答彌比丘尼,不必稱呼我長老。今天,我們已聽了許多縛悉底比丘所說的,而且也就快是禪坐的時候了。不如你們明天都一起來我的茅房,到時我便可以詳細告訴你們我所記得的一切。」

22.轉*輪 
 
         馬勝正在鹿野苑修習著苦行。一天,他坐禪之後,看到遠處有個沙門朝他而來。當這人走近時,他才發覺原來是悉達多,於是便立即跑去告訴其他四人
  拔提說:「悉達多半途棄道。他吃飯、喝乳、又和村童共聚。他實在令我們失望。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與他招呼。」他們五個決定不到大門迎接悉達多,又一致同意就是他自己進來鹿野苑,他們也不會理會他。但到頭來所發生的,卻與此全不相同。
  當悉達多行進大門,他們五個都被他散發著的莊嚴威儀所攝,立即站立起來。悉蓮多像是全身發光似的。他步行的每一步都顯現出一種罕見的精神力量。他那像能透視的目光,把他們原想給他白眼的意念全然改變。憍陳如走上前替他拿缽。摩男拘利趕往拿水來給他洗手腳。拔提拉上凳子給坐下。額鞞找了一塊大棕櫚樹葉替他扇涼。馬勝則站在一旁,不知道應該做甚麽才好。
  悉達多洗完手腳,馬勝才發覺自己可以奉上一碗清水。他們五個圍繞著悉達多而坐,而悉達多慈和的跟他們說:「兄弟們,我己找到了大道。我准備也讓你們知道。」
  馬勝對悉建多的說話半信半疑。也許其他,的幾個也有同感,因此很久都沒人回應。最後,憍陳如吞吐地說:「喬答摩你半途棄道。你吃飯喝乳,又和村童一起。你怎可能會證得解脫之道?」
  悉達多望入憍陳如的眼裡,問道:「我的好朋友憍陳如,你認識我已很久了。在這時間里,我曾有對你說謊話嗎?」
  憍陳如承認他沒有。「是真的,悉達多,我從未聽你說假話。」
  佛陀說:「那你們都聽著吧,朋友。我證得大道,也希望讓你證得。你們將聽到我第一次說法。這些法並不是我所恩惟而得的。它是我直接體證的。請你平靜地,留心專註的聽。」
  佛陀聲音那麼充滿靈性上的威嚴,他們都合上掌來望著他。憍陳如代表他們說:「我們的朋友喬答摩,請你慈悲心,把大道給我們說教吧。」
  佛陀平和的開始說:「兄弟們,每個人都應該避免走致兩條極端的路徑。其一是把自己沉醉於感官物慾的享受之中。其二則是以異行和苦行來把身體的需要剝削。這兩種壓端行為都必然導致失敗。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帶領我們達致了悟、解脫自在它就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我就是依這八正道而得證了悟、解脫自在的。」
  「兄弟們,你們知道為甚麼我叫它正道嗎?這是因為它並不需要我們對苦惱逃避或抗衡,而是令我們可以直接面對痛苦,因而得以把痛苦降伏。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覺察中之道。而用心專註就是它的基石。修習念念專註使我們培養出定力來。而有了定力,我們才可以達致了悟。有了正定,我們自然也會正確的覺察力、思想言語、行為、工作和勤奮。它所發揮的了悟性,更會使我們從每一點滴的痛苦解脫出來,而令我們生起真正的安樂
  「兄弟們,世上有四種真理,它們是:痛苦的存在、痛苦的起因、痛苦的破滅和導致痛苦得以消滅之道。我叫它們四聖諦。第一聖諦是痛苦的存在。生、老、病、死是痛苦。悲傷、憤恕、嫉妒、擔憂、惱慮、恐懼和哀愁等都是痛苦。與親愛的人分離是痛苦。與你憎恨的人在一起也是痛苦。對五蘊執著慾望又是苦。
  「兄弟們,第二聖諦是痛苦的根源。由於無明,我們看不到生命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慾望、瞋怒、嫉妒、傷心、憂愁恐懼火焰中。
  「兄弟們,第三聖諦是苦的破滅。清楚了解生命真理就可以帶來每一種苦惱的歇止,繼而產生平和與喜悅
  「兄弟們,第四聖諦是導致痛苦破滅之道。這就是我剛才解釋的八正道。八正道培養我們去留心察覺地生活。念念專註又可使我們得定,因而了悟生命真理徹悟之後,我們便可以從苦痛解脫出來而得到自在安樂我是會帶你們行這條覺悟之道的。」
  正當悉達多解說著四聖諦的時侯,憍陳如突然感到心裡有大光明映照。他可以嘗到他尋求已久的解脫。他的臉上泛起歡樂。佛陀指著他說:「憍陳如!你開悟了!你開悟了!」
  憍陳如合起雙掌佛陀鞠躬。他至誠恭敬地說:「我尊敬的喬答摩,請你我為徒。我在你的指導下,肯定可以大徹大悟。」
  其他四個僧人也同時向佛陀合掌鞠躬,要求佛陀收他們為徒。佛陀示意他們起來,然後對他們說道:「兄弟們!優樓頻螺的村童給我佛陀這個名字如果你喜歡的話,也可以這樣稱呼我。」
  憍陳如問道:「佛陀的意思不就是覺者嗎?」
  「對。而他們叫我找到的大道為醒覺之道。你們認為這名字怎樣?」
  「覺者!醒覺之道!很好!好極了!這些名字真實,而且簡單。我們都會叫你佛陀,又會叫此道為醒覺之道。如你剛才說,念念專註生活就是精神修習的基礎。」他們五人都一致接納佛陀為師,並稱他為佛陀
  佛陀對他們微笑。「兄弟們,請你們用豁達明智的心懷修行吧。這樣,你們三個月後便可證得解脫之果。」
  佛陀留在鹿野苑教導他的五個朋友。他們都因此放棄了他們怪異苦行的行徑。每天,三個僧人會外出乞食,回來把乞到的食物也分給另外三個一起吃。佛陀給他們個別指導,使他們都可迅速進展。
  佛陀為他們說教世法無常自性真理。他又教他觀想五蘊為五條不停流動的川河,因而明了當中實無任何永恆或個別的存在體。五蘊是指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識。如果靜思五蘊,向內反照,他們是應該可以看到他們本身與宇宙息息相關的微妙關系的。
  幸憑他們的努力精進,他們五人終於證道。首先是憍陳如,而額鞞和拔提就在兩個月後證得。稍後,摩男拘利和馬勝也成就羅漢果位。
  佛陀十分高興地告訴他們:「現在我們真的成了一個團體。我們就叫僧伽僧伽團體是那些生活和諧與專念察覺之中的人。我們必定要將醒覺的種子到處傳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