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捂一悟」的啟示

uploads/content/2022/may/d4c8dd0180135116bb0700c148d79fb9.jpg" orgsrc="http://www.fodizi.net/uploadfile/201305/29/fe163812933.jpg" />

北宋初年,有一年輕士子,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由於受他母親信佛的影響,放棄了科舉仕途的道路,二十二歲披剃出家當了和尚出家後到處遊方參學,有一天,青年和尚來到汾陽參拜名重一時的善昭禪師禪師一見面,一眼便看出青年和尚利根大器,久後必大有作為,心中甚是嘉許。於是禪師把他留在會下,讓他干廟裡的苦活,什麼劈柴運水,燒火煮米,什麼整地平溝,挑糞種菜呀都讓他干,禪師從沒有對他說半句禪法佛理,而是一見面就像仇人似的吹鬍子瞪眼睛,用髒話粗話狠狠地罵他。兩年過去了青年和尚默默地忍受著,心裡難免有些委屈

有一天,和尚見到了禪師,就對禪師說:「我到您這裡已經兩年了,您什麼法也沒教過我,光是叫我幹活,反而使我增添了許多世俗塵勞的煩惱。時光匆匆地流逝,大事未了,己事未明,如此出家又有何益……」話音未了,禪師劈頭就罵,舉起手中的禪杖憤怒地追打他,和尚正想開口分辨解釋,善昭禪師迅速上前,一把捂住了他的嘴,青年和尚剎那間豁然明朗,開悟了,當即說道:「是知臨濟道出常情。」

這個青年和尚就是後來開一代北宋禪風自稱慈明老人的石霜楚圓禪師,在中國禪宗上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座下弟子開宗立派,創立禪宗黃龍派和楊岐派。

這則著名的「一捂一悟」的禪宗公案,是汾陽善昭禪師訓導弟子的一個典型案例。從這個公案中對我們如何培養人才有著一定的啟示。

一是要善於辯機識人。汾陽善昭是具格禪師,別具慧眼,能夠識別弟子根器,他見到楚圓和尚後,很快就知道他是可造之材,日後堪任大用,續佛慧命。於是留在了自己的座下。如今我們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一意孤行地逼迫子女參加應試教育,也不子女是否是「讀書種子」,興趣何在,只是苛厲施壓,結果造成孩子高考落第或考不上名校而自殺跳樓的悲劇。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稟賦,我們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材質打造不同器具。在美國,如果孩子喜歡讀書,家長當然贊成,如果孩子對讀書沒有興趣而是喜歡木工,家長也會支持,美國人認為如果木匠做得好能夠打造精緻優美的傢具,是可以和當總統相媲美的,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二是對非常人物,施以非常手段。善昭禪師不愧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大師,他明知道楚圓和尚是難得的人才,可表面上並沒有誇獎他,寵著他,捧著他。而是用「不憤不啟」的方式嚴格的磨礪他,對他從沒有好顏色好言語,近乎苛刻的讓他從事常人難以承受得的臟活苦活,在艱難困苦中琢之磨之。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一旦機緣成熟,則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們的家長,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引起深思。

三是學人必須具備難忍能忍任勞任怨的品格。楚圓和尚出家是個士子儒生,讀了一肚子的學問,大概也沒有干過多少活。出家後也曾遍參名宿,大開眼界。到汾陽會下不僅不受器重,親受教誨,反而是「每逢必詬罵」,「任之以雜役苦活」。楚圓在兩載的寒暑中默默承受,無怨無悔,最終功成名就,實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如果當日不堪忍辱,憤然離去,則錯過大好因緣,庶幾淪為凡夫俗子。虛雲老和尚曾為自己擬了一副對聯,「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凡有抱負有理想的莘莘學子應當謹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