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盧傳授《浮屠經》,介紹佛陀事跡,表明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話,迄今為止佛教 在中國已整整有兩千年的歷史。東漢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去,請了攝摩騰、竺法蘭兩位僧人到洛陽,譯出第一部漢文佛典《四十二章經》, 他們住錫譯經的地方白馬寺,一般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佛寺,到現在也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了。那麼,在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誰呢?
漢、魏時代,官方是不準漢人出家的,「漢明感夢,初傳其道,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漢人皆不得出家」(《高僧傳》卷四)。當時佛教如同黃 老學說一樣,只是在社會上層和知識分子中流傳和崇信,「沙門不入王者」,沒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連伊存、景盧等,也僅只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晉後趙石 虎時代,才廢止了不讓漢人出家的禁令,於是才有了完整意義上的中國佛教第一僧——朱士行。
朱士行,河南穎川人,「少懷遠悟,脫落塵俗」。魏甘露二年(257)在洛陽出家(公元249年,天竺沙門曇柯迦羅來到洛陽,開壇受戒後,中國才有 了正式登台受戒的僧人,朱士行即為最早)。出家後,他「專務經典」,以弘揚佛法為自己的終生大事業。他在研習由天竺竺佛朔於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誦 出梵文、月氏支讖譯成漢文、再由河南洛陽孟福和張蓬筆記的《道行經》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印度距我國萬里之遙,釋迦牟尼涅槃已七、八百年,加之語言不通,佛 教典籍經過口傳翻譯、抄錄,錯漏、矛盾處很多,深感「此經大乘之要,而譯理不盡,誓志捐身,遠求大」。遂下決心親自到印度求取梵文原本,然後回國翻譯,以傳真經。
公元260年,亦即出家後的第三年,朱士行從雍州(陝甘邊境)出發,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飢渴病苦,穿過荒漠戈壁和千山萬水,徒步跋涉一萬一千多 里(《後漢書·西域傳》),終於在甘露六年(261年)到達於闐國。所以朱士行不僅是我國佛教第一僧,也是西行取經的第一人,他比法顯早140年,比玄奘 早了四百年。
於闐國,民風敦厚、朴實,盛行佛教大乘之法,朱士行來自中國,弘揚大乘佛教,深受人民群眾和信徒的歡迎。但是從出塞到晉武帝太康二年(281) 年,整整二十年並沒有尋得一部大乘佛典。後來他在弟子弗如檀(於闐人)的幫助下,取得於闐國王的好感與信任,機智地取到了般若正品梵書《道行經》原本,全 部90章,60萬言。隨後扮成商隊,終於巧妙地將經書運出於闐王城和國境,太康三年(282年)送達洛陽。
晉朝在陳留水南寺組織了竺叔蘭、無羅叉、弗如檀和周玄明等中外高僧、學者於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全部譯校完成定本,這部《大品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才正式和當時的人們見面,並很快得到廣泛傳播。然而,朱士行卻被留在於闐國內,不能回到中原翻譯此書。直到80歲圓寂在於闐。按照佛教 的儀軌進行火葬。當地人民將其骨灰和舍利,建塔裝殮。因為中國佛教僧人在道安以後(公元376年)才「四姓入沙門,皆稱釋種」,規定「釋」為佛門弟子之通 姓,所以朱士行是本姓本名,而沒有釋姓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