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飢挨餓乞食奉母虔誠誦經感應父骨

編者按:有一個成語叫「孝感動天」,至孝之人,不僅可以感動天地也能感化禽獸。然而儒家重視孝道世人都很清楚;但是佛家也重孝道,常人未必了解。《孝經中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世俗則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出家人既要剃發又要禁慾,若以常規眼光看待,這已經是不孝,而且是大不孝,歷史上對此也有過莫大爭議。近代高僧印光大師撰成《佛教以孝為本論》,標明佛教同樣以孝為本。其實在歷代高僧中,就算從世俗角度看,也有很多至孝之人,道丕法師就是一位楷模。今天這則故事摘自《因果報故事類編》,由唐湘清居士編譯,主角就是道丕法師

uploads/content/2022/may/edda01bb22e0c4224ca3e8881bfa5e69.jpg" width="410" height="430" />

佛門孝道法師虔誠誦經感應父骨。

後周道丕法師,是陝西長安貴胄里人,自幼抱著出世的大志,七歲就出家和尚

十九歲時,長安發生戰事帶著母親華山避難,住在山洞中,那時因為兵災的影響,米價很貴,沒錢買米,只得餓著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

母親問他:「兒子吃飽飯了嗎?」

他雖飢腸轆轆,但為了避免母親傷心,回答說:「我已經吃飽了。」

他的父親是一位軍人,在霍山的戰役中陣亡,他母親對他說:「你父親在霍山戰死,屍骨暴露在風霜中,你能把它尋回來安葬嗎?」

法師奉了母命,一路趕往霍山尋取父親的屍骨。可是他看到戰場上東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無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親的遺骨。他就日夜地誦經,向空中祈禱說:「古人精誠的感應,有滴血認骨的事,現在我要尋取父骨,祝願群骨之中,如果有轉動的,那就是我父親的遺骨。」

專心一志地注視著一大白骨,精誠祈禱,過了幾天,忽然有一骷髏從骨堆中跳出,搖動了很久,他知道這絕對是父親的遺骨,不禁高興得跳起來,把那具骷髏抱在自己的懷中,帶回家中母親。就在這天夜間,他母親也夢見丈夫歸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師帶著父親遺體回來,隨即安葬。

當時的人,都認為道丕法師的尋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誠感應所致。

後來法師在朝中講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頗獲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師孝行,絕粒而餉母飢,誦經而獲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歿、至行超乎古今可說佛門中具有孝行的模範人物。

蕅益大師有言:「世人病釋氏無父,而釋氏之孝其親反過於世人,傳記所載蓋歷有明徵。」從道丕法師孝行故事,不僅可以證明至孝的感應,且足以破除世人「釋氏無父」的誤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