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業,失功名,腹脹而死

uploads/content/2022/may/2ef97a8fece029f96dab2ce381b5aaf9.jpg" lazyloaded="true" file="https://mmbiz.qlogo.cn/mmbiz/lhylvfczex8iadbplptv6klylwh3wlfqvdwyshzpygjs0n2apgfavn7sd6rrocr31icc9qh1odmxpeyztv9vu44w/0" border="0" height="553" width="394" />

江蘇宜興潘書升,諱宗洛,康熙甲子年(公元1684年)秋,夢見自己來到關帝殿。正值分發考卷,殿上呼第一名人到,隨即把他踢下去;第二名就是自己;呼第三名、第五名,都沒到。潘書升又看見壁上掛一張黃榜,榜首的名字是「為楫」二字,但沒寫姓。一會兒,只見一位紅面的人提著榜首所戴的冠帽,加在潘書升的頭上。潘書升醒來後,感到很驚訝。及至發榜,潘書升果然得第一名。潘書升到處打聽名為楫的人,不久得知是江蘇婁縣的傅鹿野,便特地前往拜訪。

原來傅鹿野一向很有文名,主試官本來把他定為第一名;前兩場考試的文章,他成績很好,因為丟了第三場的試卷,以致被放棄了。這位傅鹿野很有口才,生平說了許多綺語,喜好張揚別人的過失,所以得了這報應。考試揭曉後,主試官很喜愛他的文章,還特地請他會面。此後傅鹿野怏怏不樂,心情非常苦悶,沒過多久,就因腹脹暴亡。

[按]文人所造的口業,往往綺語特別多。別人痛心的事,他偏能在談笑風生中和盤托出,在自身的口頭上表達得越暢快,對別人的心理造成損害愈深。常見一些慧業文人,往往貧困徹骨,潦倒不堪,甚至還不如那些做小本生意的人稍能過著衣食無憂生活。像這種情形,難道一定都是屬於前世原故嗎?如果能存心仁厚,常以隱惡揚善為懷,那麼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四種惡業,不期減少而自然少了

——輯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 印光大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