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彰別人的短處,不炫自己的長處

  

uploads/content/2022/may/22029c6167f03c2c9e14a96cd055ffaf.jpg" height="327" width="455" />

  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應該要為他極力的隱瞞;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更要韜光養晦,涵養自己的德性

  【分析】

  聽到看到別人的短處就像我們聽到了父母的名稱,耳朵雖然可以聽聞,嘴巴卻是不可以說出來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說出來,而耳朵也可不去聽聞,那麼不就更好了嗎!要知道那一個人沒有缺點呢?如果把別人的缺點彰揚出來,則不免就會傳播出去,減損了他人的聲望,而又墮落了他人的操持,這種的罪過,究竟是誰該負責呢?如果不是肆無忌憚的小人,是絕對不做這種事情的啊!

  自己的優點長處,就應該像有智慧商人一樣,把他的錢財都深藏不露;如果將錢財露出來,就會有危險啊!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必定會有他的長處和優點;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韜光養晦,涵養德性,這樣日新又新,然後才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老子說:「有盛德的人他們的容貌看起來,往往就像笨笨的樣子。」子思中庸也講:「君子為人之道,外表不顯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天的彰顯起來。」這些聖人的訓誨,是如此的清楚明白,因此我們都應當要仔細的好好的反省啊!

  故事一:

  春秋時代的楚莊王,有一晚上邀宴群臣,宴會進行到一半,蠟燭突然熄滅了;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著黑暗,拉了一下庄王愛妾的衣服,趁機吃豆腐;庄王的愛妾,立即就把這位臣子的帽帶拉斷做為證據;並且向楚莊王報告,庄王聽了之後就說:「我賜宴群臣的目的,就是希望臣子們都能夠喝的盡興;現在有人喝醉了,犯了過失,如果要我突顯愛妾的節操,而彰顯了臣子的過失,這種的事情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啊!」

  於是庄王就命令左右的侍者,不準點火;並且傳話:「與寡人飲宴,若是不把自己的帽帶拉斷,就表示你今天晚上沒有盡興啊!」群臣聽了楚莊王的話以後,全都把帽帶給拉斷了,也就盡歡而散了。後來楚莊王與晉國軍隊作戰的時候,被晉軍團團的圍困住,戰況激烈,十分的危急;這時候,庄王看見一個勇士毫不怕死,拚命的向前和晉軍作戰,因此而解除了庄王被困的危機;楚莊王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勇士,就是那天夜裡喝醉之後,被自己的愛妾拉斷帽帶的那位臣子蔣雄啊!

  【嘉言

  張拱辰先生說:「毋輕棄人之善,毋輕信人之言;毋輕快人之意,毋輕談人之短。」這些都是忠厚自持的方法,而彰顯別人的短處尤其是刻薄奸險的根本。

  故事二:

  宋朝歐陽修,文章寫得非常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文學家,可是他對待客人,總是多談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談及文章。而蔡襄則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對待客人,也是多談文章而不談及政事。這兩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於韜光養晦,不會在別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長處,所以在歷史上都能夠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極其顯貴的地位。

  故事三:

  唐朝永淳年間,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這四位名士,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初四傑,這四個人都是文章而享有盛名。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們四個人的才華蓋世,而且年紀又輕,將來從政做官,一定可以做到非常顯貴的地位。可是裴行儉見到了他們四個人卻說:「讀書人以後能不能夠發達久遠,鴻圖大展;應該是先要看他有沒有寬宏的器識,其次才是他文章啊!王勃他們四個人,文章雖然好,但是多顯得浮躁淺薄,喜歡炫耀自己的才華,這不是享有爵祿福報根器啊!楊炯這個人還稍微顯得沉靜收斂一些,他能夠善終,就算是十分的幸運了啊!」後來這四個人的命運,果然如裴行儉所說的一樣。盧照鄰、王勃、駱賓王三個人都是早死,只有楊炯活的比較久些。

  【結語】

  所以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才能不如學術,氣節不如德量,文章不如行誼。從前的人,早就把這種道理說的很清楚了,所以炫耀自己的長處,是君子不為的啊!尤其是現代人,常常把「值得驕傲」這句話掛在嘴邊,大家聽了也習以為常,並且不認為是錯的;要知道滿招損謙受益,惟有謙虛的人才能夠真正的享有福報啊!

  摘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選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