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佛語的背後竟然暗藏天機!

  所有不善的力量佛法歸納為貪嗔痴三毒。內心中讓三毒不生起,就可以避免種種惡業的顯現。這樣的力量就是善根最根本善根是自證自知、緣起無我正見

  文:智藏法師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到底佛教講的業障是什麼?真的會為我們帶來災難嗎?

  依照《涅槃經》第十一卷的解釋是:「業障者,五無間罪重惡之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無間罪稱為業障,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和惡心出佛身血。

  而在現實中,學佛者常常掛在嘴邊的業障應該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規範行為或遭遇到的某種不幸,也稱為「業障」。在民間這個詞也有罵人的意思,意指被罵者為自己的禍患惡果之意。而我們所害怕災難應該是一種果報才對,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作為凡夫的我們,往往是果報現前才知道害怕,而作為有情菩薩,當造作到可能導致惡果的因時就會警醒。所以我們應該覺醒自我不要太執著災難的來臨,而應該反思自己的當下,是否在守住本心,斷除造作的惡因。

  隨緣吧!

  面對逆境佛教徒常常把隨緣掛在嘴邊。到底什麼是因緣?

  隨緣在果,不在因。「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所有的事、人都是無常的,也就是隨時會變化的。由順境逆境無常,由逆境順境也是無常;死亡是無常,出生也是無常

  總之,無常就是變化,就像物理定律,不隨主觀意識而有或無。無常原因因緣。種下了因,緣到了,就會起變化,就會有果。緣是一些外境,是無常的,是無法控制的。所以講:「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隨緣不是懈怠消極,而是在因上做出能做的所有努力,「果」上是好是壞都能坦然接受。但是作為凡夫的我們要做到坦然面對「果」其實是一個比較痛苦過程這就要我認識到諸法無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個色身,乃至「我」的這個意識都是軀殼,都只是暫借的。其好其壞,又何必執著呢。做到這些,才是真正的隨緣

  你要發心,常發願!

  到底要發什麼心,發什麼願呢?發心發願學佛很重要嗎?

  發心是指菩提心和願求無上菩提之心兩種;發願就是發誓願,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證道果。但是作為學佛者初入佛門,我個人覺得第一步其實是樹立信心,即信因果六道輪迴因果輪迴佛教信仰的基石,先要對此法則產生堅定信念

  如果不信因果輪迴,就沒法談發心。可以看到很多學佛者,就是把佛教學術研究或者當故事的,或者是學佛很多年的人最後改變了信仰。所以堅信因果輪迴,才能推導出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學佛所做的一切才有意義動力

  要多做功德!

  什麼是功德?它看不到,摸不到,為何佛教徒還要努力追求呢?

  提到功德,我們很容易想到一部電影叫《達摩祖師》,裡面有一達摩祖師和梁武帝的對話,梁武帝詢問達摩祖師:「我廣造寺宇,度眾人為僧,寫佛經、造佛像不遺餘力。凡此種種,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並無功德。」梁武帝追問:「為何沒有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你不過幹了幾件好事,這實際算不了什麼功德。」

  而六祖慧能大師評價是: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變為功德功德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祖師又說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吾我自大,常輕一切,即自無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

  放下吧!

  每次遇到挫折或是煩惱生起佛教徒常要人放下,到底要放下什麼?放下人人都會說,又要如何做到呢?

  佛陀曾經問弟子:「你要是對某一件事物有貪愛,將來當它發生變化時,你會不會痛苦?」弟子回答:「會有痛苦。」佛陀又問:「一切事物無常的嗎?」「是無常的。」「是苦的嗎?」「是苦的。」

  當我們對於無常事物有貪愛,一旦變化來臨時就會有痛苦,就會有煩惱,我們就需要放下自己的痛苦放下自己的煩惱說到放下有一個詞我們就應該加在一起學習,那就是放棄。

  放棄和放下是兩碼事。現在我們經常可以在寺院裡面聽到居士說我把家也放下了,孩子放下了,我都放下來,還是不舒服,不快樂。這些不是佛教放下,而是世俗的放棄。

  放棄了肯定有煩惱,有痛苦,當你沒煩惱痛苦的時候才是真正放下了。

  我們佛教徒應該用緣起觀來看待周圍讓你煩惱讓你痛苦事情,須知這些都是因緣而成放下那些你無法掌控的外緣,但是不要放棄任何人,不要放棄任何事,這才是圓滿

  歡迎隨喜功德!

  隨喜是什麼?是指隨意嗎?還是只要隨我喜歡,要捐多少,要做多少,都可以?

  我們早課裡面會念到普賢十大願》,裡面有一願就是隨喜功德,意指隨順他人的歡喜,成為自己的歡喜,或見他所做功德善事,自己心生歡喜,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樣,盡力去助他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寺院裡面分橘子,讓師父們自己拿,每人一個。這個時候怎麼去拿這個橘子呢?如果拿大的,會被人說修行人貪心很重;如果拿小的,會被人說是沽名釣譽。其實這個時候最好解決的辦法是拿自己最近的那個。

  從這個故事得到的啟示可以幫助我們對隨喜功德有一圓滿的解答,那就隨喜功德應該是量力而行,而不應該是隨意隨性而行。

  你很有善根!

  所有不善的力量佛法歸納為貪嗔痴三毒。內心中讓三毒不生起,就可以避免種種惡業的顯現。這樣的力量就是善根最根本善根是自證自知、緣起無我正見無我我所,斷了貪嗔痴的對境。對三毒釜底抽薪,從此不再集聚一切善不善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