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就是忍辱波羅蜜。我這一生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部經、一句佛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能成就,真正的原因就是你心地動搖,你的信心動搖,你不能夠堅持到底,你貪圖其他的法門。看到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也不錯,樣樣都想學,到最後全盤失敗,歸根結柢來說,不能忍。諸位一定要明白,我今天在此地鄭重特別的提醒大家,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堅持儒釋道的三個根。三個根從哪裡做起?以哪個為中心?要以《感應篇》為中心。我今天跟大家講真話,為什麼?《感應篇》是講因果,真正相信因果,你的心就定了。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他相信因果,他心是定的,為什麼?他不求了。為什麼不求?求不到,命里沒有的求不到。命里有的決定有,命里沒有的用什麼方法也都得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求了,這個觀念非常重要。然後《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就真正有根了;如果沒有《感應篇》,《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很可能都是表面的,有這個形式沒有實質的功夫。真正懂得因果報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的壽命長短、富貴窮通統統有命運。
我能有一點成就,得力於朱鏡宙老居士。我年輕的時候,第一部送給我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我感激這個老人,他接引我入佛門。《了凡四訓》給我的時候,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我就連續不斷的看了三十遍,大概是二、三個星期看了三十遍。了凡先生的毛病我全有,他的那些優點我都沒有,所以拿他來比照自己,我非常慚愧,就發心改過自新。我命里財庫空空沒有錢,所以我就不再想念發財,這個念頭就斷掉了;命里沒有官印,做官的這個念頭斷掉了,你命里沒有,求不到,何必去妄求!也很難得,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指我這一條路,勸我出家,我從事這個行業是老師決定的。我尊敬老師、我相信老師,這一條路走對了,叫我學釋迦牟尼佛。所以我一生沒有一個念頭建道場,為什麼?我沒有那個福報,一生學釋迦牟尼佛游化在人間,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講經、教學五十一年了,五十一年沒中斷,天天都在講,那得要有忍耐的功夫。這個我從小就有學習,這父母教的,所以對父母要感恩,學到了忍讓,一生處處我們都是讓別人,自己能忍,對自己利益多多。所以我們下定決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扎三個根,決定成就。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24
我們在凈土宗裡面,對於其他宗派裡面的典籍,希不希望涉獵?如果涉獵,就不專、就不一。真正修凈土的人,凈土五經一論,不多,分量不多,但是還是要你專一部經。五經一論一定要修,一定要學,學了之後,你這一生在五經裡面選一部,這才叫專,才叫一。還能涉獵其他的嗎?可是涉獵,基礎,那是講根本,根本就是儒釋道三個根,具備這三個根,五經裡面專攻一部。我是感覺到五經都要念、都了解,選擇一種做為自己每天的定課。有能力、有時間的,選《無量壽經》好。過去出家人,我知道弘一大師,這說了大家都知道,弘一大師出家之後,一生他專一《普賢菩薩行願品》。他早晚課就是受持《行願品》,《行願品》背得很熟,這是五經裡面的一種。如果我們年歲大了,根性不利,記性也不好,那你就選小部,《佛說阿彌陀經》最好。如果再小的,再小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行。這一章在凈宗裡面就是一部經,文字不多,二百四十四個字,比《心經》還少,《心經》是二百六十個字,這二百四十四個字,都行。再不然就學鍋漏匠,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好,你看人家三年不是自在往生了嗎?他專他一,鍋漏匠不認識字,《大勢至圓通章》也不行,他也受不了。一句名號,就那樣念三年,他就成就了,自在往生,沒有一點點疾病,站著往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鍋漏匠跟我們是同一個世紀的人,抗戰之前。關鍵就在專心、守一,誰能做到誰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