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尋鹿現普賢捨身崖上建金頂的故事

  日出、雲海、佛光、聖燈為峨眉金頂的四大奇觀。朝望日出,紅霞滿天,流光溢彩;暮看雲海,堆絮積雪,銀浪千層;晴見佛光五色斑斕、虛明朗耀;夜睹聖燈,珠璣點點,燦若繁星。

  金頂,亦稱「普光殿」、「金殿」,座落於四川峨眉山頂峰海拔3077米高處,在峨眉山是地勢最高的佛教寺院。寺內原有的古寺普光殿,供奉普賢菩薩塑像

  據傳,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峨眉山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名叫蒲公。他掃地不傷螻蟻命,愛護飛蛾紗罩燈,寬仁厚道,心地慈善。一天,蒲公上山採藥,進樹林時,發現上有兩行狀如蓮花的新腳印,仔細辨別,確認是糜鹿留下的痕跡,便循跡追蹤,攀上峨眉主峰,始終未發現麋鹿的蹤影。

  蒲公沿陡岩久久徘徊不歸,走到捨身崖邊,隨意俯首眺望,見有二鳥飛過,叫道:「佛現了!佛現了!」繼而見一隻五色光環從雲中噴薄而出,如扶桑初日,吞吐山岩,圓暈數重,光若車輪,環中虛明如懸鏡。公見自身現於鏡中,舉手動足,影亦隨之,無不相映,不禁駭異,欲呼,直到異像消失,才興奮而歸。

  是夜,蒲公夢見一僧人他說:「施主你有齊天洪福,必將成就大事,你若願知白天所見光環為何物,可到洛陽白馬寺請教天竺高僧。」蒲公聽信,第二天便背上行囊奔赴洛陽白馬寺。

  蜀道崎嶇,路途遙遠。蒲公年老體衰,手拄木棍,意向佛心執著前行。歷經艱辛的旅途跋涉,蒲公愈發顯得衰老了,但他樂觀開朗,奮力向前,五個月後終於來到白馬寺。

  天竺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熱情接待了蒲公,聽完他的敘述,甚是感動,喜悅地說:「施主,你平素廣行善事,與佛結緣,那日光環晝現,乃普賢菩薩顯示佛相,意欲把峨眉山為他道場。請施主及早開山立寺。」

  蒲公聞知,樂不可言,顧不得體虛力乏,星夜兼程返回峨眉山。到家後,他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鄉里鄉親,通力合作,在峨眉山普賢顯相的捨身崖邊建起一座廟宇,取名「普光殿」。它是眉山最早落成的寺院,也是普賢在峨眉山的第一處道場。此寺因高築山頂.易遭雷擊,故屢建屢毀,如今已片瓦無存。

  明萬曆年間,有位法號妙峰的和尚,四方募化,籌得銀兩,在湖北荊州鑄造了四座可拆可合的銅殿,分贈五台、峨眉、九華、普陀大佛山。其中的一座運到峨眉山普光殿寺址,組合成殿。這座銅殿高8米,寬5米,深4.5米,全部用銅片焊成。殿中供奉普賢菩薩銅像,四周鑄有上萬個小佛像;殿頂摻有真金,在陽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因此人們稱之為「金殿」。

  清代,月照和尚重建金頂,因銅價過貴,便改用磚木構築,以鉛皮蓋頂,紅日一照,銀光閃爍。不幸的是,此頂日後又遭火災,毀之一炬。現僅存銅碑,正面刻「大峨山永明華藏寺新建銅頂記」,背面刻「峨眉山普賢金殿碑」,為王羲之和褚遂良的題字,清晰可辨。

  1984年,金頂再度重修,磚木結構,琉璃瓦鋪頂,鎏金溢彩,金碧輝煌,昔日的華彩重現眼前,明代朱元璋曾為金頂作過一幅有趣的楹聯:不獨峨眉幻銀色。從教大地黃金

  節選自《中國寺廟故事》1994年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