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譯文】

  曾有一位老婦樹下卧息,一頭熊想來抓搏她。這時老婦繞樹逃避,熊隨即在後面追逐,並且一手抱住樹,另一手去捉老婦老婦急了,趕忙緣樹撳住那隻伸過來的手,與原先抱著的那隻一道都按捺在樹上,熊就這樣合抱著樹,動彈不了。又有另外一個人來到這兒,老婦說道:「你幫我一道捉住牠,殺了,肉大家平分。」那人信了老婦的話,就上來幫著捉住。待捉定了,老婦即刻舍熊而走,那人後來就被熊困住了。這樣的愚人,遭到世人的嗤笑。

  凡夫之人也是這樣,作了一些不合正理的論說,並不完善周密,文辭也繁冗重贅,有著諸多毛病還沒寫完殺青,便舍下死去了。後人閱讀了,想替它作解釋,卻無法明達它的意旨,反而被這論說困住了,就如那個愚人代別人捉熊自己反被殃害一樣。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生死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93、老母捉熊喻

  昔有一老母樹下卧,熊欲來搏①,爾時老母繞樹走避,熊尋後逐,一手抱樹,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時合樹,捺熊兩手,熊不得動。更有異人②,來至其所老母語言:「汝共我捉,殺分其肉。」時彼人者,信老母語,即時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後③,為熊所困。如是愚人,為世所笑。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作諸異論,既不善好,文辭繁重,多有諸病,竟不成訖,便舍終亡。後人捉之,欲為解釋,不達其意,反為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注釋

  ①搏:搏鬥;捕捉。文中是撲上抓,有傷害之意。

  ②更:他本作「便」。異人:指別的人

  ③後:他本作「於後」。

  來源

  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