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s/content/2022/may/ad354289323f9af595b18b4419cce8d9.jpg" />
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
釋迦牟尼涅盤,
弟子們在火化他的
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
頂骨、
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
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
真身舍利子。
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
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據說,有些
高僧留下的
舍利子多達萬顆。1991年3月,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
理事、
山西省
佛教協會副會長、五
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通顯
法師圓寂火化後,即得
五色舍利子
一萬一千顆。 一些
高僧留下的
舍利子竟大如雞卵。1989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縣西洗石庵
住持、93歲高齡的寬能
法師圓寂,火化後得到了3顆
碧綠色、晶瑩透明的
舍利子,每顆直徑3-4厘米,好像綠寶石一般。 另見各種辭書的解釋: 《實用
佛學辭典》(
上海佛學書局1934年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重印): 【
舍利】新作設利羅、室利羅,佛之身骨也。又總名
死屍,是依戒、定、慧之熏修所成者。元鎦績霏雪錄曰:“
舍利,按佛書室利羅,或設利羅,此雲骨身,又雲靈骨,
有三種色,白色骨
舍利,黑色發
舍利,赤色肉
舍利。”金
光明經捨身品曰:“此之
舍利,乃是無量戒
定慧香之所熏馥。”[
二種舍利](名數)一全身
舍利,如多寶佛之
舍利是也。二碎身
舍利,如
釋迦佛之
舍利是也。又一生身
舍利,依戒
定慧所熏修,
如來滅後留全身或碎身之身骨,
使人天永獲
供養之
福德者。二
法身舍利,一切大
小乘之
經卷是也,智度論曰:“
經卷,是
法身舍利。” 【
舍利子】(術語)
釋迦既卒,
弟子阿難等焚其身,有骨子如
五色珠,光瑩
堅固,名曰
舍利子。因造塔以藏之。 《
宗教詞典》(
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出版): 【
舍利】
佛教用語。
梵文音譯,又譯為“設利羅”、“室利羅”,意
即為“身骨”。
佛教用於稱呼
德行較高的
和尚死後燒剩的骨頭。據傳
釋迦滅世後遂將其火化,其屍骨結成珠狀物。
佛教稱
釋迦的遺骨為佛
舍利,而佛發、
佛牙也稱佛發
舍利、
佛牙舍利。據傳當時有八國
國王分取其
舍利,建塔
供養。不同
經卷對
舍利說法又有區別,
有三種舍利說:白色骨
舍利、黑色發
舍利、紅色肉
舍利。還有
四種舍利說:全身
舍利、碎身
舍利、生存
舍利、
法身舍利(指
佛教全部
經卷)。 《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出版): 【
舍利】
梵文sarira音譯的略稱,亦譯“設利羅”,意為身骨。
佛教稱
死者火化後的殘余骨燼。通常指
釋迦牟尼的遺骨為佛骨或佛
舍利,佛發、
佛牙也稱佛發
舍利、
佛牙舍利。相傳
釋迦牟尼火葬後,有八國
國王分取捨利,建塔供奉。此後供奉
舍利的風氣,漸次盛行。 《新編
古今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出版): 【
舍利】<名>也叫“
舍利子”。
佛教稱
釋迦牟尼遺體焚燒後的珠狀物。後也指
高僧死後燒剩的骨頭。 《新編漢語詞典》(湖南出版社1988年出版): 【
舍利】
佛教稱
釋迦牟尼遺體焚化之後結成珠狀的
東西,後來也指
德行較高的
和尚死後燒剩的骨頭。~也叫
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