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略要文】道綽禪師立聖道凈土二門,判一代聖教,而舍聖道正歸凈土之文(一)
晚上藉著大家打佛七的殊勝法緣,師父繼續向大家報告「凈土宗略要文」。
前面我們已經看完題號及法然上人一生的行誼,晚上我們來看第一條文。
【道綽禪師立聖道凈土二門,判一代聖教,而舍聖道正歸凈土之文。】
這是標題,底下引用《安樂集》道綽禪師的開示,是引文。凈土宗略要文的十七段文,每一段文都有二部份,第一部份就是標題,第二部份就是引文。有些文還有「私雲」,私雲是法然上人的說明,這一部份很少。所以每一條文,幾乎都只有標題與引文。
道綽禪師是中國凈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師,一開始,法然上人引用道綽禪師在《安樂集》的開示,先指引出我們修學佛法,可以走聖道門,也可以走凈土門。那麼在聖道門與凈土門這二門,我們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選取哪一門行走最為適當呢?《安樂集》道綽禪師跟我們指了出來。
道綽禪師是北齊武成帝河清元年出生的,這一年就是西元五六二年。出生的地方就是曇鸞大師弘化的地區並州汶水,就是現在的山西省文縣。有的說是在並州晉陽。距離曇鸞大師的往生,正好二十年。曇鸞大師是在西元五四二年往生,道綽禪師出生的年代,就是世尊入滅之後的一千五百十一年,就是剛好進入末法的時代。
道綽禪師俗姓衛氏,自幼稟性溫良謙讓,受到鄉里人民的稱贊而聞名。十四歲出家。
出家之後,道綽禪師極力的研究《涅盤經》,講演了《涅盤經》有二十四遍。之後道綽禪師到了太原開化寺,禮慧瓚禪師為師,進入慧瓚禪師的僧團,學習《般若經》。慧瓚禪師是當時禪學名匠,很有道德,座下法侶二百多人,可說譽滿二河,道俗傾望。道綽禪師跟隨慧瓚禪師修學了般若空理,深有契悟。同門還有一位三階教的信行法師。一直到慧瓚禪師入滅之後,道綽禪師才離開僧團,慕名參謁汶水的石壁玄中寺。玄中寺,師父在一九九九年到大陸弘法,也去參訪玄中寺,是非常好的一個道場。玄中寺是後魏曇鸞大師的舊跡,曇鸞大師在玄中寺,久蘊凈宗行業,並且自信教人信,經常弘化於並州、汾州一帶,甚得廣大信眾的奉持歸依。
道綽禪師讀到了曇鸞大師的碑文,猶如百雷貫心,豁然醒悟,所以就把《涅盤經》放下,歸入凈土,從此自誓為曇鸞大師的弟子,並且住錫在玄中寺。所以道綽禪師的凈土思想,深受曇鸞大師的影響。
到了隋煬帝大業五年,也就是西元六o九年,道綽禪師四十八歲,也就是曇鸞大師滅後的六十九年,所以古來以道綽禪師為曇鸞大師的滅後弟子。法然上人在《選擇本願念佛集》的第一章,說了這樣一段話:
【設雖先學聖道門人,若於凈土門有其志者,須棄聖道,歸於凈土。例如彼曇鸞法師,舍四論講說,一向歸凈土;道綽禪師,擱涅盤廣業,偏弘西方行。上古賢哲,猶以如此,末代愚魯,寧不遵之哉?】
這一段話就是說,像曇鸞大師這樣了不起的古德,都捨棄了四論歸向凈土;像道綽禪師這樣了不起的古德,都擱下了《涅盤經》,專念阿彌陀佛。上古的聖賢之人都如此了,何況是末代的凡夫呢?這一段話,也是法然上人鼓勵我們末代的凡夫眾生,一心學習凈土教法,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那麼道綽禪師講演《觀經》達二百遍,一生說法無數,但是大部份都說《觀經》。古人說法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雖然講同一部經一二百遍,也不厭倦,所以古德的風範,很值得我們今人的學習。
道綽禪師年紀到了七十歲,還長出牙齒,實在是非常不可思議。一般人智齒大部份二十五歲就長出來了,我看到有五六十歲的人還長智齒,但這一種人很少。道綽禪師到了七十歲還長新牙,很不容易。
一直到往生之年——八十歲之前,精神還是非常的明爽,還是經常的演講凈土教法,法緣非常的盛。在唐朝時候,道綽禪師的聲名遠播,唐太宗到了太原的時候,特地與文德皇後御駕玄中寺,禮拜道綽禪師,並且布施眾寶名珍,供養啟願。可見得道綽禪師德望很高,為皇帝、皇後的禮敬崇仰。
唐貞觀十九年,也就是西元六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道綽禪師就與四眾告別。在三縣之內的門徒,前後不斷來送行。到了二十七日,在玄中寺往生。這時候,白雲從西方而來,變為三道的白光,並且在道綽禪師的寮房中徹照通過。後來荼毗之後,又有五色光三道在空中出現,映繞日輪。後來又有紫雲,三次在道綽禪師的墳墓上出現。
道綽禪師春秋八十四。遺留下來的著作就是《安樂集》二卷,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的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凈土思想,所以《安樂集》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曇鸞大師、道綽禪師、善導大師這一法脈的念佛思想,雖然在中國已經失傳了千年,但是我們現在末法的凡夫眾生能夠得遇,這是我們的善根,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把握,把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道綽禪師的《安樂集》、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好好的探究,一定會對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無上的信心。因為這一些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一樣的,聖道門今時難修難證,凈土門是易行易得。
所以法然上人從諸經論之中,摘錄了十七段文,第一段文引用道綽禪師在《安樂集》的開示,意義深遠。因為《安樂集》道綽禪師所開示的這一段文,就是聖凈分判,聖就是聖道門,凈就是凈土門,所以標題法然上人說:「道綽禪師立聖道凈土二門,判一代聖教,而舍聖道正歸凈土之文。」聖道門與凈土門,雖然都可以修學而成就佛道,可是法與機必須相應,才能夠讓機得受法益。法不契機,枉費心機。一開始學習佛法,當然要在聖道門與凈土門這二門當中,抉擇一門,通往菩提。猶如一個從大學畢業的學生,踏出校門走入社會,一定在三百六十五行當中選取一行從事,總不能一個人從事三百六十五行。踏出學校,前面有二條路,一條往東、一條往西,到底要走東邊這一條路或走西邊這一條路,當然就要做一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