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真切,一善萬倍功!

  有一天夜裡,袁了凡居士夢到一位善神,他告訴善神自己許了做一萬善事的願,但是以目前的狀況恐怕難以滿願。這是感應,心真誠就有感應

  善神就說:「你的善願已經圓滿了。單憑減糧一件善,『萬行俱完』,一時圓滿萬行。」袁了凡居士聽了很吃驚,怎麼會這麼容易呀?

  寶坻縣的田,原先征租為每畝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居士到任後,覺得這個田賦太重,於是就施行了一項善政:把租減到每畝一分四厘六毫。

  即便善神告訴他萬件善行已經完成,但袁了凡居士心裡總不踏實,這麼容易就圓滿一萬功行嗎?萬一不對,不是欺騙諸佛菩薩護法善神嗎?他有著這種驚疑的心態

  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幻余禪師從五台山來,袁了凡居士夢境告訴了禪師,並且詢問這件事情是否可信幻余禪師就說:只要善心真切,一件善行能頂一萬件善,何況這是全縣減糧、萬民受福。即使沒有真正減糧,單是真真切切為萬民著想,也能抵得上萬善。減糧的舉措,惠及群生,意義非凡。

  「善心真切」,你發出的善心真誠,這裡面沒有夾雜著一絲一毫的私慾,完全是大公無私,沒有任何自私自利執著,這種真切的善心發出來以後,即「一行可當萬善」,你做這一善事,它的功德等於一萬善事

  袁了凡居士這一項善政實實在在地利益到了千家萬戶,這樣一次性地做善事,和挨家挨戶布施同等的錢糧,在所做利益上是完全相同的。

  為什麼呢?因為能夠減收田賦,全縣的人都受惠。一縣不只一萬農夫,還有他的家人父母妻子兒女,統統都受惠。所以說,公門好修福。反過來,要做惡也容易。如果嫌這個田租太少了,加重一點,多收一點稅,這一也就成了萬惡了。道理就是這樣,善惡在這一念之間。

  現在這時代修大善、造大惡,在許許多多行業都能做得到。

  最容易做到的是網路傳播。若我們傳播的是正面的、正能量的、勸人積極向上向善的、正知正見的,則能啟發眾生,令成千上萬人通過瀏覽而斷惡向善,自利利他、自覺覺他,那你這一時的傳播,超過了袁了凡居士的萬善。而如果傳播的是負面的,撥無因果、邪知邪見、惡意誹謗正法混淆視聽的,教導人殺盜淫妄破壞倫理的,那麼一時傳播的罪過果報就在三途惡道。現代科技發達,確實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方便,但是這個方便有正面、有負面,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吉祥禍福確實是在我們一念之間。

  「善心真切」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意思,就是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三千樁善事一萬善事、十萬樁善事都是從分別執著里變現的境界,還是有范圍的。如果是真心去做真心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極小的善也遍虛空法界。所以,這個角度來說「一行可當萬善」。所以,我們做善事,要拓開心量,真心裡面沒有執著分別,用真心去做善事,不計較得失,不計較果報,更不計較名聞利養,這種無私的大心量做的善事功德就大。

  袁了凡居士聽了幻余禪師開示,心裡立刻不再懷疑,法喜充滿。萬善圓滿了,他就捐出俸銀,請幻余禪師在五台山齋僧一萬迴向。袁了凡居士行善的氣魄越來越大,這種氣魄來自對因果信念。從這一小小舉動可以看出,袁了凡居士能當機立斷、慷慨布施,毫無勉為其難之意,更沒有半點吝嗇和猶豫。所以,他是應該受到福報的。

  袁了凡居士用俸銀供養僧人佛教里講,做善事一定要用凈資,也就是用乾淨的錢財,不是偷來、騙來、巧取豪奪的,而是依靠自己的勞動以及正當的渠道得來錢財,這樣布施才有功德。否則,即使做了善事,也有過失。關於齋僧,在佛教里有「千僧齋」「萬僧齋」的法會,就是布施錢財供養一千位僧人或者一萬位僧人來吃飯、來用齋,在這一千僧之中必定會有一位阿羅漢,或者菩薩聖者乃至佛陀化現來應供。所以,供千僧齋、萬僧齋,功德無量,全世界各大寺院每年都有供「千僧齋」「萬僧齋」的法會。袁了凡居士俸祿一萬僧人用齋,其功德是不可估量的,並且以這種方法來作為一萬善事完成以後的迴向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

  每個修行人都希望自己一生能積累到最大的善業資糧,這就像商人追求最大的利潤一樣。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首先要通達方法方法就在緣起上,懂得緣起,合理地創造緣起、利用緣起,能使善業功德大幅度增上,短短一生能積累連虛空也無法容納的大功德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