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文殊菩薩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十方如來初發心,都是因為文殊菩薩的教化之力,由此可見文殊菩薩功德之殊勝。
行滿禪師,是萬州南浦人(今重慶萬州)。他最先隨石霜禪師學習禪宗法門,後來又前往天台山,跟隨荊溪大師學習天台止觀,最後頓悟其中妙旨。
他以此因緣,就留在了天台山在華頂峰下的智者院中充當茶頭一職,在雲起濤滅之中長養佛法的妙悟。
他的住處門外有一顆大松樹,樹上有寄生的小樹,每當禪師在松下坐禪的時候,小樹都會裊裊低伏為禪師遮蔭擋雨。
見到這一情景的人,無不稱奇,而這棵松樹也因此被人們稱為「茶頭作禮樹」。
在開寶年間,禪師見松樹倒折,自知世緣將盡,於是對人說:「我要上路了。」
在「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號念誦聲中,他寂然而化,時年八十八歲。
祖韶法師,俗家姓劉,天台人士。他十九歲就熟誦《法華經》,因此試經得度,在慈雲法師座下修學。
後來慈雲法師將要到草堂寺去的時候,對他說道:「祖韶啊,你應該前往能仁寺去代替本如擔任方丈,好讓本如回來繼任本寺方丈。」
祖韶法師一聽,並沒有半分怨言,立刻穿上草鞋,帶上衣缽就出發了。
待他回到寺中時,慈雲法師對他說道:「我只是試探你罷了。你對於名利權位毫不眷戀,來去如浮雲無系。本寺方丈之位,非你莫屬。」
祖韶法師繼任方丈之後,依照慈雲法師的前例,一切如舊。在平時講經之餘,持行四種三昧作為常課。
光陰荏苒,數十年光陰過去了。
有一天,祖韶法師對大眾說道:「我蒙先師不棄,囑以方丈之任,現在我已經年邁,世緣將盡,以後就讓慧辯上座繼任吧。」
說完之後,他就回到僧房之中。沒過多久,他就跏趺而坐示寂了,時年七十二歲,僧臘五十二。
有一次,法師在前往京城的路上,夢見有梵僧為自己摩頂道:「我乃文殊,為你開示五無生義。」法師醒來之後,覺得身心豁然開朗,就像冰雪在心一樣歷歷分明。
又有一次,法師夢見進入古寺之中,見有一位老僧對他說:「我為你開示第一義諦,你要好好諦聽。」法師聽完之後,猶如甘露灌頂,醒來之後,所見世間事都宛如雲影一般。
曾有人好奇地問法師道:「法師,為什麼大家見到您都很歡喜呢?」
祖韶法師微笑著回答道:「那是因為我面對大家時,就觀想大家是佛的緣故啊。」
那人恍然而有所悟。
法照國師,唐大曆二年時,曾在衡州雲峰寺安住。
缽中湧現了五色的雲彩,裡面隱隱約約顯現出一座寺院,在寺院的東北方有山澗和石門。雲中顯現的寺院有一匾額,上面寫著「大聖竹林寺」。
他起先不以為意,後來他又在缽中見到幾座寺院,還有數萬位菩薩出沒其中。
這時,他心中覺得有些奇怪,於是將自己所見所聞告訴了自己所遇到的善知識。
有兩位前去朝過五台山的法師聽了他的描述之後,很確定地告訴他道:「雖然說菩薩的示現不可用凡情來揣測,但是如果按照你所描述的山勢和朝向來看,那的確是五台山中的情景。」
他聽了之後,心中發願想要前去朝拜五台山,但是當時因緣不具足,所以他把這件事情藏在了心底。
在雲霧之中出現了許多樓閣,他見到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兩位菩薩現身在虛空之中,身邊還有幾位梵僧手執錫杖隨侍。
忽然耳邊有一位老人對他說道:「你以前曾經發願前往金色界朝拜文殊菩薩,為何遲遲不曾成行呢?」
他心知這是菩薩示現提醒他要履行誓願,於是他很快就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修出發,前往五台山。
此行他見到了夢中顯現的幾座寺院,並且親身抵達了夢中所見的大聖竹林寺。
竹林寺方圓二十里,有一百院落,都是黃金為地,寶塔華台,玉樹林立。
他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講堂,見文殊菩薩在西,普賢菩薩在東,正高踞獅子座為大眾說法,當時有數萬位菩薩圍繞著兩位大菩薩正在恭敬聞法。
他來到兩位大菩薩面前,對菩薩頂禮之後,恭敬地問道:「菩薩慈悲,不知道末世的凡夫應該修學什麼法門呢?」
只見文殊菩薩對他說道:「對於末世眾生來說,一切的修行法門無如念佛,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如果你一心繫念如來,定能往生。」
當時,兩位大菩薩一同舒展金色臂為他摩頂道:「你將以念佛之力,而證得無上覺。」
隨後,文殊菩薩又對他說:「你可以再去其他菩薩的院中參訪學習。」
他遵菩薩的吩咐,一一前去參訪之後,再度回到菩薩面前,頂禮告辭。
後來,他請工匠將自己的經歷刻在石畫上,並在自己見到菩薩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命名為「竹林寺」。
當竹林寺完工的時候,他對大眾說:「我所應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完畢了。」
關於祈請文殊菩薩示現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說:「文殊大菩薩,不舍大悲願。變身為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兒叢,遊戲於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容為老病。及現饑寒苦,四方而求乞。令人發一施,與滿一切願。」菩薩慈悲,無剎不現身,只是不知道我們是否有慧眼能夠識別示現在我們身邊的菩薩呢?
願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