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隨法師:印光大師論三經五經

印光大師論三經五經
  無論學修何法,都有他正依的經論祖釋,所謂聖言依據、法脈傳承也。凈土法門自古以來以三經一論為其正依,以善導一脈為其正傳。自魏承貫居士將《行願品》加入後,有了四經之說,後印光大師更加《念佛圓通章》,而成五經之論。三經五經,平等一味乎?有輕重主次乎?凈業行人當何所依?欲詳明其意,當深入印光大師文鈔。方知大師雖倡五經,實則親疏有別,正傍分明
  首先我們先看大師何以立五經?讓我們大師一段開示
  「生死大海,非念佛無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凈土經論,何由而知。固當日誦《阿彌陀經》,常看《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佛經》。此名凈土三經。讀此則知彌陀誓願宏深,凈土之境殊勝行人往生行相。此外最親切開示念佛方法,有《楞嚴經》第五卷末後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又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讀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華嚴一生成佛末後一著。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
  觀此即知,大師勸學凈土者,當常看凈土三經。讀此則知彌陀誓願宏深,凈土之境殊勝行人往生行相。於三經之外,最親切之開示者,方為《圓通章》及《行願品》,故大師於三經外,重此二章,並列而成為五經。
  通觀《文鈔》,即知印祖雖倡五經,若論所標之正依,亦唯是三經。其言:「諸大乘經,皆啟斯要;凈土三經,專明其致」,可謂一語定準。一代時教,談及凈土法門大乘經典,多達二百餘部。大師言:「凈土三經,專談凈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咸皆帶說凈土。」故知:三經乃「專談」,余者皆「帶說」耳。於三經之外,《行願品》與《念佛圓通章》發揮念佛奧旨,攝歸念佛,可謂最為得力,故大師擴而充之為五經。此二經雖可為弘揚凈土之一助,但仍是「帶說凈土」而已,與凈土三經相較,自有親疏之別,如《文鈔》比較《行願品》與《彌陀經》言:
  「《彌陀經》為凈土法門之根本法門,《行願品》雖廣大深妙,究非凈土法門之根本法源。故宜二經同念,斷不可只念《行願》,不念彌陀》。只念《彌陀不念《行願》則可,只念《行願》不念彌陀》則不可。《彌陀經》為朝暮課誦,或多念亦可。斷不可絕不念彌陀經》,而專念《行願品》,以成忘本之修持也。二經固無高下,而對於凈土行人,卻有親疏。」
  以此可知:二經固無高下,卻有親疏,正依傍依,一目瞭然。人或執於《華嚴》之圓融無礙,實則念佛無礙圓融念佛一道同歸,念佛五乘齊入,可謂最極圓融無礙也。故《要解》雲:「華嚴所稟,卻在此經。」可謂道其幽玄也。大師比較《大經》與《華嚴》時,更明凈土之超勝,其言:「《華嚴》惟局法身大士,此經遍攝九界聖凡。即以《華嚴》論,尚屬特別,況余時乎?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了生死者。」二經勝劣,自不待言矣!
  綜觀大師之意,誠知:三經為根本,余者為枝末;三經為源頭,余者為支流;三經如大海,余者如江河;三經為正依,余者為傍依。
  最早確定正依三經者,是彌陀化身之善導和尚,其《觀經四貼疏》於「五正行」之「讀誦正行」中,即明專讀誦凈土三經,是為和尚楷定古今之一義也。特別法門自非通途教理所攝,學凈土者不可不注重三經、不可不正依三經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