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1551bffdce7be9556a5156fc4d1535a8.jpg" />
上一次的開示,我跟同修談到,我們出家法師要廣學多聞,那是因為我們出家人要廣度眾生。因為弘法利生面對的是廣大的眾生,我們每個凡夫眾生的根機不一樣,我們出家人為了要對機說法,為了要因材施教,為了要成就辯才,這樣我們才能夠達到度眾生的目的,所以我們出家人所學的經論很多,什麼都要學。
經常有居士問我,他們問我是屬於哪一宗、哪一派的。坦白說,我都不知道怎麼樣去回復他們。我只能跟他們說:『我是屬於正宗的,哪一派都不是。』我會把這個問題丟給他們,我會反問他們:『你是修學哪個法門的?你是屬於哪一個派的?你喜歡哪個派?草莓派?蘋果派?還是南瓜派?如果你喜歡草莓派,我就給你個草莓派。如果你不喜歡蘋果派,我就不給你上蘋果派。如果你最喜歡南瓜派,我就給你上南瓜派。』
我跟諸位同修講,原始佛教沒有分那麼多宗派。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在古代,大家知道,最厲害的法師稱什麼法師?三藏法師。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三藏法師叫玄奘大師。他被尊稱為『唐三藏法師』。他就是以廣學多聞而著稱,那是因為他能夠精通經律論三藏,對佛法三藏十二部的經典,無所不通。
我個人真的是很慚愧。由於根機很鈍,學無所成。不用說三藏,就一藏都沒有通。不用說一藏了,就連一個宗派的經典都沒有通達。不用說一個宗派了,一個宗派的經典很多很多,有時候我覺得一部經論,我都沒有吃通。現在的法師,我們雖然不能做到精通三藏,但至少要達到廣學多聞。
我跟諸位同修講:現在出家人,要是沒有兩把刷子,真的是不敢出來混,是不敢出來講經說法的。否則的話,人家一問三不知。那是度不了眾生的。這個是我們出家人的情況,我們出家人要廣學多聞,這樣才能夠成就一切,達到廣度眾生的目的。
至於在家居士,為什麼大家卻只能一門深入呢?我把當中的原因和利害關係講給大家聽。因為有這麼以下幾個原因,所以許多的高僧大德都提倡諸位同修一門深入。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我們出家人是全職的,全身心地投入佛法的修學當中。我們出家人的任務是弘法利生、廣度眾生。這是我們的惟一的任務。但是你們在家居士就不一樣了。從修學的角度來說,你們在家居士算是兼職,充其量算是一個兼職的。大家有時候連兼職都談不上。
我們在座的同修,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家人需要去照顧。許多在座的同修,我們大家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是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時候打魚一天,曬網一年半載的。整天除了吃喝拉撒睡,除了打妄想的時間,大家都根本騰不出時間來學習經典,根本都沒有時間來聽聞佛法。基於這麼一種情況,你們還想要廣學多聞,我想這個對大家來說,不大現實。
因為從時間方面來講,這個是不允許的。我們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們所剩下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時間方面,非常有限。我們一點都浪費不起。所以祖師大德建議我們在座的在家居士:學習一部經,修學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這是最大的原因所在。
另外一個原因,我們在座的同修有沒有想過?當一個人智慧不夠,學習太多的東西,難免就會消化不了。當我們學習很多的東西,我們大家不能融會貫通,我們就會進入到一個死衚衕當中。吃那麼多的東西,難免就會噎著。於是就會越學越糊塗,越學越迷惑,修行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這個對我們大家沒有任何的好處。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一副良葯。如來度眾生,都是因病設葯,對機說法的。大家如果這個吃吃,那個啃啃。對這個法門也好奇,對那個法門也想要去探究。那我跟諸位同修講:好奇害死貓,你會死得很慘。你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你肯定會出種種的問題。比如,今天你念《葯師經》,要求生東方琉璃淨土;明天念《彌陀經》,要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後天你再念《金剛經》,無我無人無眾生。那你真的會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最後不知所從,會失去信心。
我跟大家講,確實是這樣。一部經典一條道,一個法門一條路。當你學習了兩個法門,你就不知道往東還是往西了。當你學習了四個法門,那我跟你說,你就是在十字路口,會非常地危險。當然,有一小部分人除外。除非你是大智慧之人、大善根之人,學有所用。學習了眾多的經論之後,可以把它們很好地融會貫通起來,不會感覺到佛陀的教育是自相矛盾的。可以把眾多的思想吸收、消化了之後,更好地用來自己修行。那這個是例外。你可以學很多的經典,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大多數的居士,包括我們在座的同修,我們大家都不是屬於這種人。我們沒有這樣的本領和善根,更沒有這樣的智慧,更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勸大家還是一門深入。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一部經典上,一個法門上。然後力求通達無礙。我跟諸位同修講,當你一門深入,當你把一個法門學通了,那自然一通一切通。一個法門修學成功了,那其他的法門也就自然通達無礙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所以講到這裡,我相信,我已經跟大家講清楚廣學多聞和一門深入的利害關係。你要廣學多聞,還是要一門深入?這個你要看自己的情況,只有你自己知道。這個就好比這一雙鞋穿在你的腳上,合不合腳,只有你自己知道。
當然我們在座的許多同修,我們大家剛剛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樣的一種摸索的過程當中。這裡看一點,那裡聽一點,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當你有了一定的佛法基礎,當然這個時候,你的內心逐步地穩定下來了之後,你才會慢慢開始起修一個法門,修學一部經典,讓自己的心慢慢沉澱下來,然後達到法喜充滿。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meifote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