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6b6f7ff84ede47fcbe882bd5858649e2.jpg" />
我們第一道門就是改邪歸正。我們從過去的邪知邪見,到皈依三寶深信因果輪迴,其實這就是進入了第一道門。每個人修學佛法,誰把你引到皈依三寶,這就是第一道門。但是進了這道門並不代表你修行就會成功。
很多人皈依三寶以後也在誦誦經、念念佛、打打坐,但是他得到佛法的利益不多。所以如何進入到內門?這個內門非常重要。跟大家打一個比喻,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又沒有導航,我們開車,你憑著感覺摸來摸去找不到上高速公路的口子。如果你這個車開來開去開不上高速公路,那你如何得解脫?如何成佛到達這樣的目的地呢?所以,這個時候需要一個過來人,或者是知道這個路線怎麼走的人,他就能快速地把你領上高速公路。當你上了這個高速公路的口子,這個就是真正叫入了門。
有句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師父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把你領到皈依三寶,進到了一個外門,進而,如果能把你帶到內門上高速公路,那才是真正的叫領進門。領上了這條道,你的生命才真正會改變。
我也經常跟大家講,修學佛法有三個次第。把你引入第一道門,多數的人只是在做斷惡修善的事情,他沒有在做第二步破迷開悟的事情。破迷開悟,你要認識宇宙真相、人生真相,要認識自己的毛病、習氣、執著在哪裡,你只有把這些理清楚了,最後才能走向第三步,所謂的轉凡成聖。
現在很多凈土行人口口聲聲說“我要往生凈土”。執著也不改,習氣也不改,思考模式也不改,只是嘴巴里念著佛,你如何轉凡成聖呢?你完全是一個凡夫的思維,是一個凡夫的行為,只是嘴巴裡面多念了一聲佛號,你怎麼去往生呢?是你這個身體去往生?還是你的嘴巴去往生呢?是我們的心去往生。
心就是我們的認知模式,包括我們的思想。如果你的思想已經慢慢地在轉凡成聖了,你有解脫者的思維或者菩薩的思維,你有這個思維,你要在行為當中展現出來,如果你行為當中展現不出來,說明你心裡是沒有這個東西的。你心裡只有貪、嗔、痴,所以你的行為展現出來就是貪、嗔、痴。
所以修行的人不要自己騙自己。你心裡有慈悲心,你行為拿出來;你有菩提心,你行為拿出來。你行為拿不出來,你完全就是一個凡夫,你內在只有貪嗔痴,如果這個不改變,你在佛法當中只能說結結善緣,你不會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如果一個人真正想要入道,你要問自己,你心中的法是什麼?你心中有什麼法?如果只是停留在斷惡修善,五戒十善的法,充其量你能升天就到頂了;我們心中有八正道,那你可以解脫;我們心中有六度萬行,那你在發菩提心,你可以成佛。所以,每個人心中有沒有這個法?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你心中的法能不能起作用?不能起作用,你還是過去凡夫的思維、凡夫的行為、凡夫的造作,你心中的法是什麼呢?沒有法。沒有法你如何打造你的人品呢?打造你的人格呢?
所以,佛弟子就要去求法,讓師父給你賜法。其實求戒也是得法呀。你求了五戒就絕對不會墮三惡道,你就可以得人身;你修十善,你就可以升天;你行持八正道,你就可以得解脫;你行持四攝六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就可以成佛。
我們每個人心中有什麼法?法,它是有漸次、有高低的。不同的法約束你,就會打造出不同的人格。我們反過來講,就像社會上的普通人,他如果把自己定位為惡人,他啥事都可以干,因為他心中沒有法。他違法的事情都可以干,那他也不可能變成一個好人。我們修行人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檔次就看你心中的法。
當我們還不知道法的時候,我們要學法,學了懂了以後,我們要把這個法納入心中。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就只是盲目地誦誦經、打打坐,過著宗教生活,他認為自己在修行,在學法,他從來沒有去認真地認識自己,去改造自己。說話也是隨著自己的習性亂說,隨便評判。
其實修行的人,首先把對外在評判的這個心理把它收回來。你沒有資格去評論別人的人生。你只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你自己的未來負責。你不要把太多的時間跟精力浪費在去評判別人,造作惡業。不但造作惡業,而且你還冤枉他人。你有什麼資格去評判別人的人生?這是一種愚昧。
所以,好好地把自己的口業管好,剩下的時間多去聽經聞法,把法納入心。你把什麼法放到你的心中,就會成就什麼樣的結果。如果你心中沒有法,你就是一個幽幽凡夫,你憑著感覺走,那就是環境好,你就造點善業,環境不好,你就造點惡業,你永遠在這種患得患失當中。
修行的人是認識自己,你自己需要什麼法?這個法就是當做一種葯。你首先要知道你有什麼病,然後要去吃什麼葯,你才可能變成一個健康的人。我們現在都是病人,我們身上有很多病,所以我們需要吃藥。有些人自己有病還不知道自己有病,這就是那些迷惑顛倒的眾生,病得不輕。現在我們知道自己有病,但是你又不吃藥,那你也不會好。所以依教奉行,管住自己,你就會很快入道。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