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福報基本釋義
【1】福利果報。如六趣中人天之福報。《增一阿含經一》曰:「雖受梵天福,猶不至究竟。」百論上曰:「福報滅時,離所樂事。」《大乘義章九》曰:「依智起福,依福起報。」
【2】福德報應。《史記·張儀列傳》:「夫造禍而求福報,計淺而怨深,逆秦而順楚,雖欲毋亡,不可得也。」隋張公禮《龍藏寺碑》:「故知業行有優劣,福報有輕重。」《新唐書·王縉傳》:「國家慶祚靈長,福報所馮,雖時多難,無足道者。」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順,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官位有官位;為什麼他什麼都美滿?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是不是上帝偏心,把世間所有的好運都給了他?其實,福報不是神力可給予的,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怎樣才能有福報呢?
第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勸孝文》稱孝為人間第一事,舍此一事,並無功業。佛教很多法師多次提到孝親尊師的重要性,並稱為根基。可見孝親的重要性。
第二、常懷恭敬心:
世法、佛法都從恭敬中來,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對好人、善人,要常常親近、侍奉、學習,自然得利益;對壞人惡人要恭敬地遠離,把他看作佛菩薩的化身來教化我們,不讓我們導其復轍,所謂敬而遠之;對事恭敬,就是務求竭盡全力,盡善盡美,不留遺憾;對物恭敬,就是要珍惜、愛護、小心使用,惜物就是修福。
第三、戒邪淫:
邪淫障礙我們的道業、消耗我們的福祿、破壞我們的家庭。何苦為滿足一時的沖動而以一生的幸福為代價,更何況那億劫輪回無有出期的地獄苦報。
第四、勤儉節約:
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由於浪費奢侈,不懂節約,最後免不了窮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嘆:「像紂天子這般奢華,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國者!」,秦始皇生前修建極其奢侈豪華的皇陵,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結果秦朝二世而亡。的相反的,有些人勤勞節儉,所以福報隨之而來,如台塑企業王永慶先生。
第五、善因好緣:
有的人,事不關己絕對不過問,不與人結緣,當然也不會有好運氣。有的人,只要行有餘力,就熱心助人,也不希求他人回報,但是好運都會降臨,讓他平安順遂。想要有福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熱心助人等事情,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多種一點善因緣,就是修福報的方法。
第六、慈悲喜舍:
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可以由自己決定。《阿含經》記載,有一位小沙彌,本來應該夭壽的,因為一念慈悲,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業;一念慈悲,能夠增加功德。有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人「不貪不義之財」而得到善緣,有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可見能夠慈悲喜舍,福報就會到來。
第七、吃虧奉獻:
許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不願意吃虧,那是心胸不夠寬廣。吃虧奉獻是一種無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種歡喜的、不求回報的道德行為。如果我們常抱持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你很偉大,我很渺小;快樂給你,苦惱給我;富有讓你,貧窮我受的態度,尊重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必能獲得對方由衷的敬愛。
不必羨慕別人的福報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那裡來,胡適之先生說:「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已經種下勤儉、結緣、喜舍、奉獻的種子,自然能收到福報的果實。
福報概述
【1】五福臨門之五福:
第三,康寧:身體健康,心地安寧;無畏布施(讓眾生人遠離恐懼、怖畏和痛苦,比如放生,布施醫葯等等)才能健康長壽,修清凈心才能得安寧。
第五,善終: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無有痛苦和恐懼,來生得善道,行善積德才能感生善道。
【2】大福報:
獲得具足七德之善趣,具足八瑕十滿的珍寶人身是最大福報;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是最大福報;能令上師生歡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是最大福報;聞思佛法,如理修持,生起真實的出離心是最大福報;發菩提心,為眾生傳妙法,成辦他利無有厭倦是最大福報;能以無偏大事業,令諸有情一同成正覺是最大福報。。
福報由來
福報不同於福氣,福氣是在世間上得到一點福力而已,而福報包含世間福和出世間的福。它來自於修行的功德力,必須具備優良的前因,才會結下誘人的福果。
第三福:無病。果無病;因是施葯戒殺,心慈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