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十六章) 盡乾坤是個眼02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十六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十六章盡乾坤是個眼02

  若不達三量,真妄何分?若不四分,體用俱失。故知浪說心之名字微細行相慒然不知。

  『若不達三量,真妄何分?若不四分,體用俱失。』一般學佛的人,如不能通達三量(現量、比量、非量)境界,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就無從分別了。如不能了知四分,心的體用也就不清楚,一團籠統,自己還以為是道。

  『故知浪說心之名字微細行相慒然不知。』一般學禪的人,名詞都懂,偶然眼睛一閉,心理得到一點清凈都懂。尤其現在的人講禪,『青蛙跳下水,噗通!』空了,這就是禪。或者雁飛過去了,花掉下來了,以為這就是啊!這個時候得很寧靜;哪裡是寧靜?你還在那裡感想哪!早已不空了。這叫做『浪說心之名字。』而對於自己的心動念的各種微細現象,都懵然不知。

  有些人坐得不錯,什麼都空空洞洞不知道,殊不知那個空空洞洞不知道的,正是你心理的一個造作的境界,已不是現量。換句話說,你感覺坐得好,很清凈,那個是比量,假的,不是真空那是比較的,因為你心經常在動亂中。就像瞎貓偶然碰到死老鼠,你覺得空了,那個境界你在忙亂中偶然得到的,下意識還是知道呀!

  你認為這很清凈,空,大概這個就是禪,這是比量,不是真空,不是現量。而且這個比量的境界,一下就成非量,然後就進入昏沉狀況,好像清楚,好像不清楚。或者,前面有一點光影;或者,這里跳一下,就以為不得了,任督二脈通了。其實,哪有這么容易!這是非量境界。自己落在非量境界不知道,還以為證得心性之體了,這很嚴重。換句話說,這隻生理感受。

  小心患上宗教

  有些念佛、學密的人,更神秘了。什麼得到感應又是做了什麼夢,神秘兮兮的,不曉得自己早落在非量境界上,很嚴重。所以心理狀況不清楚我是不贊成人家學的,深怕走入非量境界,說好聽是非量,說不好聽宗教心理病。所以一定要把心性特別搞清楚,要懂得唯識

  終不免心境緣拘,自他見縛。目下狐疑不斷,臨終津濟何憑。

  『終不免心境緣拘,自他見縛。』否則,最後自己的心境外緣拘住了。外緣就是你心裡頭在寧靜的時候,所產生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走了,就是外緣動了。這是心外去求,『自見』被自我主觀意識束縛。他見,如各種二分法的宗教信仰都是。就學佛的人來說,如見菩薩現前,見光影等,已走入比量、非量。佛菩薩是他,那個他力究竟是真是假?見地不夠,被他束縛了,就是假。

  『目下狐疑不斷,臨終津濟何憑。』學了天道,自己現在還搞不清楚。問問自己:能夠肯定這件事嗎?絕對的肯定無疑嗎?直到無疑之地,做不做得到?這都是問題。平常打起坐來,還能無病無痛,儼然有道,還有點清明。真到了死亡邊際時,手忙腳亂,前路黑茫茫,一身痛得不得了,也叫不出來時,那時『臨終津濟何憑』?茫然無路。這幾十年來,看多了大神仙、大教主臨終時,不堪……怎麼不堪就不講了。

  回轉來說:『不達三量,真妄何分?』比如大家在研究《宗鏡錄》,我在講,是比量。大家懂了,還是比量,比量是心理就是相對性、比較性的。如同樣講一句話,聽眾不同,各個領受也不同,甚至有的把意思都聽反了。世間的一切知識,都屬於比量心的作用而來的。非量就是幻想境界,乃至於精神病等病態境界都是有些人杯弓蛇影地見到鬼,也都屬非量境界

  至於現量境界,比如大家念佛念到而無念,心理清明,一個思想都沒有,看起來是意識現量,其實,這還不是真正意識現量,只能說是相似的意識不起分別,相似的現量在這相似的現量當中,還有妙觀察智哪!心念不起,什麼都不動,很寧靜在那裡。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那是無知那是昏沉昏沉也是意識呈現的。假定說這里頭我知道,前一個思想去了,後一個念頭未來,中間空空洞洞,都不起分別,一切來我也知道,過去就過去了而不昏沉,清清明明,可是你知道清明自在,沒有障礙這是第六意識現量,能夠起妙觀察作用

  螺獅殼裡死人無數

  但是意識現量,拿整個的現量來講,是相似的,不是明心見性個性大徹大悟,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什麼是我們的真現量?心物一元,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觀庵摩羅果。就是跟宇宙合一了,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圓明清凈才是心意識的真現量。所以這個世界、這個宇宙也是阿賴耶識的現量而已。

  因此我們用功學佛心境沒有達到這一境界,坐在那裡偶得一念清凈,認為這個就是意識現量,把握這個境界就認為自己已明心見性身心修養把握了,這是錯的,禪宗形容這是在黑漆桶里,這不是參禪,普通修養的人都能做得到。浙江地區的禪師把這種情況叫做『螺獅殼裡作道場』,自以為得道了,大作法事。

  『量』字翻譯得非常好,有擴大的意思。心量要越坐越廣大,結果我們坐在那裡心境是無限地縮小,螺獅殼裡作道場去了,不知道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是阿賴耶識的現量。所以現量道理,我們先要了解清楚。同時,研究唯識法相宗,不要被那呆板的文字給困住。大宗師們講得很多,但是為什麼自己作功夫卻用不上,是什麼道理?就是沒有把三量的道理參透。

  如果三量的道理搞清楚了,才曉得原來我們在螺獅殼裡作道場,閉著眼睛認為清凈的,還是妄心,不是真心,因此生死到來,抵不住。四大分散時,那個妄心的清凈來了

  因此我們曉得現在坐起來,偶然的清凈寧靜,還靠這個螺獅殼裡頭的結構都還好,沒有壞,而形成這一清凈。要是里頭哪裡出毛病了,那時你的小量境界毫無用處,那時『心境緣拘』。四大分散,死亡的痛苦所能你拉住了,一樣的起恐懼,一樣的沒有用處。大家平常功夫,自己以為了不起,真到了四大分散,還不要四大分散,病了時就不行了。

  所以《百丈清規》也說,修道的才希望有病有病的人才會小心,才肯修道。其次,真正的考驗在病,一下來一個大高燒,快要崩潰,自己一點作不了主時,大痛苦時,測驗你平生的道力夠不夠就在這里,恐怕那裡不要說談禪談密,連叫哎喲都叫不出來了。所以不要妄談理論。

  所以般若是送神符,臨終能令生死無滯。

  『所以般若是送神符,臨終能令生死無滯。』剛剛講唯識之理,現在又轉到般若性宗。一般學佛的人,認為般若是龍樹菩薩系統,而唯識是無著菩薩系統事實上,由印度中國中國而歐美、日本,研究法相唯識的人,多半連帶研究般若,與玄奘法師一樣。這兩宗表面是相對的,一空一有。但研究般若的人,多半不喜歡研究法相唯識,覺得太啰嗦。談空容易,一切都不管,來個空就好了,乾脆俐落。講唯識科學性的,一點一滴要分別得清清楚楚。

  不過,研究法相唯識必須要般若智慧作基本。所以般若智慧有這樣重要,是『送神符』,了生死全靠般若佛法的成就不功夫,是智慧解脫

  學禪打坐功夫,是要由定生慧,是培養智慧的最好一個辦法。欲了生死全靠智慧,不是靠功夫功夫在螺獅殼裡作道場,抵不住事的。臨終生死無滯完全靠智慧解脫。所以,我一再強調,學佛乃真正的智慧之事希望大家一定牢牢記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