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放下什麼?是放棄財富過窮日子嗎?

uploads/content/2022/may/cd131fc9c46527da89eef49d2a485ae5.jpg" />

問題:

  頂禮師父

  有人認為修行人就要“放下”,應該捨棄財富,不要追求事業;有人認為工作獲取工資也是貪著錢財;有人為專注修行不出工作,有人去工作也不收取報酬。他們認為財富修行障礙貧窮利於修行成就。有的人一方面以自己清貧的生活為榮,另一方面卻安心接受他人的接濟。他們身邊的人不認同這些言行,因此引發了一些非議和家庭矛盾

  請問師父,如果學佛修行就要過窮日子那大家還敢親近佛門嗎?

法量大和尚

  善聽善思,正見現象

  首先,他真的放得下嗎?“放下”,可不是嘴上說說,也不消極、逃避。“放下”,是指放下不必要的妄想而不是放棄。

  放下是不再掛礙於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我們著重強調的是,要放下內心煩惱執著,並不是教人清閑散漫

  你問題中舉例說明的這些人所提的觀點,只能代表他個人的觀點,不能代表佛法的正解,不能作為佛教的正解。

  佛法智慧就是般若,是緣起觀。佛陀通過這樣的智慧,如實觀察世間,而證得般若智慧

  我們學習佛法,首先就要樹立正見。我們通過聞思修,依著佛陀的教導、依著佛陀智慧,慢慢深入學習,慢慢開發智慧,從而樹立佛法的正知見

  經論當中常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知見,我們在學習八正道的時候,首先就了解正見是什麼,講清楚了他的概念和內涵。

  所以,我們不要因為這個人是學佛了,或者他是個什麼人,不要因為給他貼了個標籤,就認為他東西代表了我們以為的什麼。

  我們學習了多少佛法,跟在我身上體現了多少,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我們學習得多、實踐得多、受益得多,法在我身上呈現的氣息、味道越多

  智慧觀照,反思己過

  社會上五花八門的現象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狀態凡夫們各種各樣的煩惱都是很正常的。

  這些森羅萬象現象,可以給我們一些側面的提醒。從他人的身上看到一些不足、煩惱習氣,我們就要多思維自己的身上有沒有這樣的習氣

  “靜坐常思己過”。我們靜下來的時候,不是想他人有什麼過失,而是看到這些現象,就要多檢查,用佛法智慧思維反觀自己:我身上有沒有這些情況我有沒有不如法的行為?

  如果沒有,我們就隨喜自己的進步;如果有,我們就要去改過,還要堅持聞思修這是需要反思的。我們應該從這些角度多去思維

  正確定位,如理行持

  在家人有在家人責任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責任,兩者不要混淆。在家居士身份不是出家人,不是專職修苦行、修頭陀行的出家人,居士不應該模仿出家人的生活

  哪怕出了家,也要在寺廟發心做事的,除非是行頭陀行的。再說,出家修行並不是什麼都不管不顧、對什麼都漠不關心的。

  在家居士聞思修,但是要分清以什麼為主。作為在家人,首先要有義務照顧好家庭照顧好父母孩子

  像這樣什麼都不做不管的“放下”,既耽誤了自己,也影響了身邊人,更冤屈了佛教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六榕書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