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十八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十八章多聞方許叩禪關02

  『因聞顯心』,修道的人求明心見性,必須先通教理多聞淵博,才能顯出明心見性之相是什麼。

  『能辯決定觀察之禪』,教理研究清楚才能辨別自己用功情形:為什麼今天用功腿子麻?容易昏沉?昨天打坐好一點什麼理由?都有個理由的!大家不從這里觀察,光問老師你要自己觀察好了再來跟我研究,那還差不多!結果我們這些人學禪不合邏輯,也懶得用腦筋,沒有觀察智。昨天為什麼不好?昨天氣候不好?你在哪裡坐?吃了什麼東西?睡了多少時間?有沒有感冒?都是問題,不去研究,因為一研究,他馬上有觀念:這不是妄想嘛?那麼你不妄想好了嘛,不要妄想做不到,那就要想清楚,你來問我干什麼?你做不到難道叫我替你做啊?真沒辦法!自己不曉得用善巧決定觀察。『因聞顯心』,因此要教理通,才『能辨決定觀察之禪』。

  因禪發起無行無生之慧,因慧了達諸法如實之覺,因覺圓滿無礙解脫之智。

  修禪定,定久生慧,不過這個定是方便說,其實本文這里現在只講禪不講定。老實講,大家不大容易了解禪是什麼,為表達只好說修定,但定是什麼也不懂,只好講打坐,其實打坐不過是定與禪的一小部分,一個形態而已!這一點千萬注意,聽過後不要又忘記了,然後硬把打坐當禪、當定,那就錯了,所以特別申明這一點他說,必須因禪發起無行無生之慧,因慧再通達諸法如實之覺,最後『因覺圓滿無礙解脫之智』。

  斯皆全因最初多聞之力成就菩提。若離此宗鏡,別無成佛之門,設有所修,皆成魔外之法。

  修道開始還靠多聞,亦即淵博的學問

  永明大師一再強調這本著作的重要。他說,現在幫助大家把多聞——經典修持成道的精華語句都搜編成冊,寫成這本《宗鏡錄》,有多聞才能夠成佛道,成就菩提。那麼,要想走這個路子,離開這本《宗鏡錄》,可以說,另外再無成佛之門,如果你不這本集中許多教理的書來對證自己做功夫,不研究教理做功夫,『皆成魔外之法』,不是外道就是魔障,走錯誤的路子。這是他所強調的道理講到這里,他又要引經據典佐證其言,免遭亂舌之說。他引用龍樹菩薩所著《大智度論》的句子。

  《大智度論》偈雲: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見多聞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

  『《大智度論》偈雲: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見。』有智慧的人,比方在繪畫,作文章或教學,或研究電機等各方面有天賦的人,如果只有天才而沒有學問的培養,沒有和。『是不知實相』,永遠達不到實相般若智慧的體。這樣就等於在黑暗房間,有眼睛卻看不見。注意!不要說學佛,我經常發現很多青年同學犯一個毛病,靠自己的聰明浮動,不肯徹徹底底沉下來研究,你叫他研究、讀經,他不幹,做不下去。既聰明又肯踏實研究,不管做什麼都成功。聰明人往往是浮的,包括我在內,我也自認是聰明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有天才不力學,何用?等於黑暗眼睛起不了作用

  『多聞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相反的,光做學問,沒有天才智慧,永遠是個獃子,充其量變個兩腳書櫃,頭腦得很多,你問哪裡都懂,到達沒有?證到沒有?沒有。等於有亮光的房間中沒有眼睛,亮光白照空房間

  多聞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是名人身牛。且如有慧無多聞者,況如大暗中有而無所見,雖有智眼而不能遍知萬法,法界緣起,諸識熏習等。

  『多聞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是名人身牛。』這是龍樹菩薩說的,有人學問淵博,智慧敏利,聽了我說道理,馬上了解接受了。又沒有智慧又不努力研究學問,雖是人身,卻是牛的腦袋瓜。龍樹菩薩罵人罵得非常藝術

  『且如有慧無多聞者,況如大暗中有而無所見,雖有智眼而不能遍知萬法,法界緣起,諸識熏習等。』有人有智慧,不肯多聞,在黑暗中雖然有眼睛但是看不見,雖有智慧眼睛而不能遍知萬法皆從法界緣起,皆從諸識熏習而來。注意這兩個要點,萬法是從法界緣起,諸識熏習』而來。這八個字講起理論很繁瑣的,可以引進一堆佛學的經論。

  舉例而言,在座許多人用功,今天境界好,昨天境界不好,或者昨天夜裡打坐不著今天拚命想睡,剛才說過,都是因為自己理論不清楚又不觀察研究,盲修瞎練,不要被龍樹菩薩罵我們是人身牛,那就慘了!各種事物變化的道理何在?法界緣起有個原因來的的,為什麼這一堂好那一堂不好?要觀察緣起

  譬如好多同學幾天非常用功我說當心白坐,這兩天生病,為什麼?空氣中的濕度太大平常六十二、三度最舒服,前幾天梅雨季濕度達到八十四度,不得了,像我房間擺一部除濕機,晝夜除濕,水一桶一桶倒。外在環境濕度大,而你的飲食吃得好,粽子什麼的……毒品裝一肚子,外面濕氣一進來,再加上生活上許多事不注意,不病倒才怪呢!如果不病倒,那才叫佛法無靈,病倒是應該。你想在這情況下做功的人空氣要注意飲食要注意,沒有哪一點不是法界緣起。當這許多因緣極不合適時,你怎樣去調整它,去解脫這個環境?結果我的話蠻靈,其實是佛法有靈,不是這個鼻子塞了、那個頭痛,再不然感冒,在家裡大病一場。很多原因不注意嘛!佛法不離世間法,這就法界緣起一切都是緣生的。

  所以這兩天同學送來很多粽子,同學好意要老師吃,我說對不起,一口也不要,我受不了,如果吃了,算不定接著第二個緣就要吃藥,都是吃,但是何苦多麻煩受罪呢!這些是什麼道理呢?法界緣起。有些看到好吃的不吃,叫他好好保養,多穿衣服他說不要緊,還覺得熱。第二天老師拿葯,叫你圍一下你不圍,你看老頭子包的好好的這叫菩薩畏因,一切事情因一動就害怕;凡夫畏果,我們是人身牛,果不來不知道害怕人身牛不是我講的,是龍樹菩薩說的。

  許多人不曉得我們修行,主要是要把心意識熏習的習氣生活習氣整個三百六十度地轉彎,轉彎還是要大轉彎,才能把自己改過來。我們人的習氣得很,不光是這一習慣,有許多習慣前生帶來的。經常看一個剛生下男孩女孩味道女孩男孩味道,也是前生習氣帶來的,這個習氣有三世因果學佛修養做功夫要轉這些東西。這八個字我們這樣講比較明白一點。我不佛學家,也沒學問喜歡講土話。照佛學家、學問就不是這樣講,這么講要打手心的,『法界緣起』,引經據典,學問學問,同我不相干。那麼,現在把學問的理論打碎了,磨成粉,吸收後體會,也許會比較清楚。

  所以,要遍知法界萬法緣起,是諸識熏習等等道理,要確實去了解,不要犯大毛病學問學問,行為是行為,對佛學所懂的道理身心修養配不起來,那學問等於白費,做個學者,教教書、講講理論還可以,我們不希望做成這樣,學問要能夠用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