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啟示:如何「了生死」

  生與死,歷來就是一個廣泛深入的話題,尤其在中國,自古便講究「生死人生大事」。其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對生死一定有著不同的認知、立場。

  而佛家講究「了生死」,很多人便認為佛門是「悲觀厭世」的,以為「了生死」是讓人放棄生的希望,消極懈怠或者是讓人長生不死,這便是大錯特錯了

  那麼,佛教生死到底是怎麼看待的,又該如何「了生死」呢?

uploads/content/2022/june/1f1de5940a6ce6bd3792835de4251d04.jpg" width="616" height="411" />

   首先,我們要知道生死是什麼

  在佛家來講,「生」是由於受到業力的牽引,因緣而來這個世界,是過去無始劫以來所作業力果報,如果此生沒有大的善惡之行影響,人這一世的生命長短及福禍命運,在出生時便基本已經被定下來,生而為人便是要來受業報。

  「死」則是當期業報承受完畢後,這一生命的結束,但並不是永遠的結束,死亡只不過是下一生命的開始。只是這下一生命的開始,未必再為人身,而是在業力左右下,在六道之中不斷的輪迴

  這便是佛家所謂「生與死」,也就是說人生與死的實際載體,不過是種種物質精神要素的聚合體,所謂生命不過是種種因緣和合而生,最終也會因緣而滅,生而死,死而生,循環往複,無窮無盡

  既然,我們世俗眼中的死亡,其實並不是最終消失不再,並不是終極,那麼是不是活著便沒什麼意義,沒有什麼價值了呢?

  不,恰恰相反,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也就是說修得人身不易,不但不應悲觀消極,反而應該活出每個人自己的價值。尤其,世俗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承擔不同的角色父母兒女朋友同事公民等等,如果能夠在生活工作中,為眾人奉獻自己的一份價值,便是這一生命意義所在,同樣也是一種修行,更是為下一生命積累善業福德

uploads/content/2022/june/07bb8618e55e0d1651f8948cb2c89b24.jpg" width="616" height="410" />

   其次,我們得接受有生就有

  要知道,生與死不過就是陰陽的兩面,有生必然有死,所以說「生無可喜,死無可哀」。

  但在活著的時候,要欣然接受它、好好運用它,不到生命自然結束絕不求死。既然,生是乘業力而來,是為受報、還願而來,那便掌握生的主動權,以有限的生命了悟無限的生命

  而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更要坦然接受它、勇敢面對它,不恐懼死亡,不將死亡當做是現世的苦難。既然早晚有那麼一天,便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珍惜生命

  做到不貪生,也不怕死

uploads/content/2022/june/1c8059ab6cde23cfbe7b5ff420bf3625.jpg" width="616" height="409" />

   最後,我們能夠做到了脫生死

  這里的「了脫」,既不是放棄,也不是指「死亡」以後的事情做准備,恰恰相反,說的是生命當中的每一個當下。雖然「生死無期」,卻要在生命的每一個剎那生活的每一個點滴,心念的每一個起動,都自己做主。

  不但不被動接受業報的示現,反而要積極主動生活工作修行,將生命的現期意義最大化,力爭主動地去培養自己的福報,增長自己的智慧,腳踏實地,實修實證,一步一個腳印地「解脫」當下,最終了脫生死,以致涅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