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業障是怎麼來的?

  在大乘佛教中,位處於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菩薩以「行」著稱,被人稱作大行普賢菩薩。除過「大行」,普賢菩薩以發十大願而出名,被世人稱之為十大願王。在很多佛經中都對普賢菩薩十大有過講解,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什麼是「廣修供養」,什麼是「懺悔業障」。

  「供養」一詞,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很多宗教都會供養神靈的形式佛教也不例外,在這其中,所謂「供養在一方面轉化為香火。有些人認為,添的香油錢從來沒有到過佛祖手中,但是卻忘記了,在寺廟中的佛身是需要修繕。」廣修供養「的一方面就是要供奉每一尊佛,遇佛拜佛,雖然不能盲目,但是心誠最重要的。在佛教中,不是隨便哪一尊菩薩的性德是圓滿的,而發過十大願德普賢菩薩就不一樣,他的性德是十分完美,十分圓滿的。從他發的「廣修供養」這一大願中,他就做過表率,供一尊佛就是供了世間一切諸佛

  除此之外,「廣修供養」中的「廣」意為寬大廣闊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心胸寬廣,佛陀早就說過,凡世間所有佛土之上的人都是具有佛性的,在未來世界都是能夠成佛的。每個人與人友善就是「禮敬諸佛」的表現,並且,也是「廣修供養」的一個方面。並且,「廣修供養」也是修行的一個途徑,何謂「修行」?修行時與佛結緣,加深佛緣的一個過程,所以「廣修供養」就是一種修行,能夠使修行更加圓滿

  再往深了說,多行布施也是「廣修供養」的一個方面,從之前的佛陀割肉喂鷹就能看得出來,往往這一都會被忽略,多行布施不是增加福報的一種方式嗎?其實呢,布施也在修行之內,而修行再「廣修供養」之內,這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我們再來說一下何為懺悔業障」。世間所有人都會業障,若是對什麼東西起了興趣,就造就了「業」,隨後就能產生「障」,那究竟「障」為何物呢?「障」就是阻礙,阻礙修行的道路,擋住的是人們的德行。在凈土法門中,早就業障若是嚴重的話,是要墮入阿鼻地獄的,要儘快懺悔才能繼續修行,但是,往往一個人所生出來的業障,是很不容易阻斷的。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業障,而這所有業障都包含在「身、口、意」三業之中。身業就是你所做的一舉一動若是不得體,就會產生業障這是無法避免的。口業是最為普遍的,隨口一句無心的話又或者口無遮攔,就會造就口業。意業的范圍就比較廣闊了,其中最大的就是貪、嗔、痴三毒,稍有不慎就會業障產生。

  在佛教中,「懺悔業障」的方法有很多,像「廣修供養」、「禮讚諸佛」之類的方法數不勝數,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覺悟也就心誠。話說回去,有了業障也不是一種災難,往往這些都是修行之中的阻礙,只要心誠有能力破除,並且能得到更多的福報,並且也能夠讓修行事半功倍。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