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你光求佛,你自己不做,佛就不加持你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刧,自在隨意。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只要你自己能夠救度,你才能夠互相救濟。 ‌「至心求願」,以至高無上至誠心來求,去達到你的本願。所以‌「求願」者,是求能達到你的本願。現在大家都有往生之願,現在我們就要去達到這個本願。這個不是只是拜佛在那兒求啊,求佛保佑我達到這個願。是啊,也須要這麼做。你光求佛,你自己不做,佛就不加持你。 你這個願到底是不是真的?你要是真的,他自然他有行動,他自然而然要一天比一天的,你所留戀的東西能夠放得下,你所改不了的毛病能夠改,你所做不到的那些修持,你慢慢能做得到。 這種證明,不是要到你最後死才是證明,這天天都有證明給你。每天都有證明,你不用問人,只要你自己真有這個願,真正負責任,天天有分數、卷子判給你看。就是你不看,裝沒看見,有的根本不看,看見也不管它。 所以要‌「至心求願,積累善本」。善的根本,我們現在這個凈土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就是善之本。‌「積累善本」就相當於‌「一向專念」。 這麼做,‌「雖一世精進勤苦」,這一你看見他,他也不是去弄一些好吃的,弄一些好享受,去玩耍,游山逛水、歌台舞榭,是很勤苦、很精進,但只是很短一段時間哪。‌「須臾間耳」啊,‌「須臾」是四十八分鍾。你看他一輩子很辛苦,其實是短短的一點時間,只是四十八分鍾啊。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他永離諸苦。一個就是離苦,這一切苦決定的離了,不是暫時的離,所受都是大乘法樂。‌「永拔生死之本」,這是最大可樂的一件事情,這個生死的根本,這一下子就拔除了。 ‌「無復苦惱之患」,你再也沒有為了生活,為了眷屬生病,為了種種的事情來擾亂你,都沒有了。‌「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壽命是無量的。

  所以應當個個要精進,‌「求心所願」,求到你心裡頭所願的這件事情。 ‌「無得疑悔」,不要又懷疑、又後悔。一懷疑就動搖了;‌「悔」就是說,‌「唉呀!不想再這麼做了。」改了,改變了。就我們眼前的那個巴某某就是很好例子這一些個具體的例子,在目前還是反面教材,將來還能不能轉回來還不知道。 不過就是確實是說他是成天在忙道場,剛從五台山回來,他就跑到耶穌去了,剛朝完五台山。所以,誰說你就能擔保你自己呀?他一直沒有什麼變化,去朝了五台,朝了五台回來,他就這些佛教都不參加了,回到他耶穌教了。這就叫什麼呢?這就叫‌「悔」了,他不幹了。不要懷疑呀,不要悔呀。 自己給自己過錯,‌「自為過咎」,找罪過呀,自己造罪過呀。這樣的話,你就是……,這個是更嚴重了,這個罪過大了你就還沒有離開佛教你還是在念佛,還是在什麼,可是你不是那麼精進你就半信半疑,你對於這個佛教道理不明白,你就其他的功德殊勝,能夠得到往生,是生到‌「邊地」。 這‌「邊地」底下要講。生到了‌「邊地」,是比下品還差一點的。這個主要的特徵是什麼呢?智慧不夠! 不要這個就動搖了,不要自己又遲疑了,將來自己生到‌「邊地」裡頭去,這是‌「自為過咎」。不是誰在那不讓你去,不讓你入界,不給你辦戶口;是你到那,你就再不往前走了,就等於這麼說,這是打譬喻了。 在‌「七寶城中」,‌「邊地」是七寶的城,也是跟極樂世界一樣的庄嚴,勝過一切天宮。‌「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在五百歲裡頭受這個‌「厄」。什麼‌「厄」呢?就是不能見佛聞法,所以心裡很著急,就受這個‌「厄」。 這個五百歲,我們在這個地方應當把它解釋為,是極樂世界的五百歲,那麼就長了。不過我們這個地方不要太執著,總之這個時間都是活的。現在這麼說,根本是眾生錯覺,那極樂世界更是活的。 要從《觀經》說,那個最下等的要十二大劫花才開,那個十二大劫是指的咱們這的時間。這個五百歲呢?極樂世界時間。但是有的人也不須要一定要這麼長的時間,可以提前。 像袁中郎,他作《西方合論》,只生‌「邊地」。那天來了一個人,他自己說,自己估計是生中品,其實他這估計高了。談何容易,生中輩,一般能生到‌「邊地就不錯。 袁中郎寫的《西方合論》列入《凈土十要》,所有凈土書中,挑出十部最重要的,它這個在裡頭。他就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生到極樂世界。他把他弟弟袁小修接到極樂世界,這篇文章可以看,袁小修〈紀夢〉,介紹他夢中見到他哥哥情形哥哥就是,最初生西方(邊地)因為戒不夠。 所以這個三輩九品種所說的,不能把全部什麼都概括,有各種各種的特殊情況,所以這千差萬別,他很快就見佛聞法。 所以這個地方可以證明,‌「邊地」之所以不能見佛聞法,他因為智慧不夠,聞法也不懂。但是他智慧猛利,雖然戒行有差,所以他這個房舍不在空中,他還在地面上,但是他很快就離開了‌「邊地」。 所以就是不可以一概而論,這個時間。你如果懺悔,這後頭也說了你怎麼才能出來?你要懺悔啊,懺悔對於佛的智慧不信對你自己的智慧不信;你懺悔你這個業消了就出來。所以這不是一個時間。這個‌「五百歲」可以說只是一個統計數子,統計的平均數字,就這樣子,不可把它僵化。(《無量壽經講座·第三十四品》,黃念祖講述,轉載自黃念老法音網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