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二十五章)02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二十五章轉身不踏來時路02

  轉身不踏來時

  接下來永明禪師又舉一個梁武帝例子

   又梁朝有高僧,奉帝請百大德試有道者,請至朝門,嚴備一百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九十九人悉皆驚走,唯有一大德而無驚怖,王問和尚何故不怕,僧答雲「怕何物,我初生童之時剎那剎那念念已死。」

  『又梁朝有高僧,奉帝請百大德試有道者,請至朝門』,奉梁武帝的命令,考驗哪個和尚有道?把有道的和尚請到中央開會,進朝廷之門

  『嚴備一百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朝廷調兵遣將、嚴陣以待,大有要把和尚槍決的態勢。

  『九十九人悉皆驚走』,和尚一看開會場是此等架式,皇帝要殺出家人樣子,全都跑掉了

  『唯有一大德而無驚怖』,只有一和尚毫無驚駭,堂而皇之地去了

  『王問和尚何故不怕』,梁武帝最後見到這位和尚,問他怎麼不怕死?

  『僧答雲「怕何物」』,和尚答覆,怕是什麼東西?

  『我初生童之時剎那剎那念念已死。』當媽媽生下我的那個時候我早就死了。現在我每一秒鐘都在死,看到我還在,這個在是第二、第三、第四個,而第二第三第四以下也了不可得。所以,禪宗有個公案,《大智度論》上講的,梵志出家,梵志是人名,代表一個人,印度婆羅門出家稱梵,等於在中國當了道士再當和尚。梵志出家六十年後再回到家鄉家鄉人一看到他就說:這個人不六十年前的某人嗎?梵志一笑說:『若有其人,實非其人』,你們看到的好像是六十年前的我,『實非其人』,六十年以後的我,實實在在已經不是六十年前當年的那個我,那個我早就變去了

  這位和尚答覆梁武帝說,怕什麼?充其量只是怕死嘛!他說我死了媽媽生下來,哇……那一哭,現在已經死掉了。現在的現在隨時過去。生死既然如此,有什麼怕的?這是武帝測驗有道之士的一則故事

  故知諸佛苦心菩薩誓志,為救眾生,如是悲切應須遞相警策,不可倏爾因循。

  永明禪師引用上面這段,提出生死問題之快速、之嚴重,不容許你觀望因循,不要以為今天過了還有明天。我經常看到年輕同學猶豫不決,一面想結婚成家,一邊又想修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說你決定一下嘛!他說慢慢來!好,到中年以後再說,當然我不好講,能不能活到中年?這一句不講了!只好說你到中年以後再說嘛!當然,運氣好,也許活過中年,但是我們看到世界上運氣不好,活不過中年的很多。其實,不僅修道,作學問、做事業也是一樣,諸位同學讀書四年要做,下去就做了!說明天再講?沒有明天明天不一定屬於我的,只有現在暫屬於我的,現在也馬上過去。

  他說,一切佛的苦心、菩薩的悲願,為了教化救助眾生,是如此悲切,他很肯切告訴我們,應該警惕鞭策自己,不可『倏爾因循』,『倏爾』形容非常快,不可一絲一毫地因循,因循者,馬馬虎虎,等一下再說,等一下再說就不行了!有時候那一下沒有了,就不是你的了!

  死苦逼三界

  且三界受身未脫死地,新新生滅念念輪回。

  寫著寫著,永明禪師文字的才華又洋溢出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受身未脫死地』,始終沒有脫離生死。比如禪定修得好,持戒持得好,不一定跳出三界外喔!修到無念最高處,如果沒有得般若智慧解脫,住在無色界天,一生壽命是八萬四千劫,比我們長,但是沒有跳出三界外。一般人修定修得好,充其量生到欲界天人,欲界天壽命當然比我們長,仍然沒有跳出生死。所以,要跳出生死很難,一般修持是在『且三界受身未脫死地』。

  『新新生滅念念輪回』,此句引用儒家大學》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無比的勇氣,不斷前進。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觀念一引用,就用到『新新生滅』上,看起來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實際上,昨天過去,今天也過去,明天又成為過去,恰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對,他把這些文字用在生滅中,一點都看不出來,這就叫寫文章的高手,『新新生滅念念輪回』。

  直饒天帝五欲之榮,輪王七寶之富。

  一個人做皇帝不算高明,做到帝釋天主,享受世間的五欲之樂佛經描寫帝釋天主,欲界天世界婚姻制度,每一個天人(男人),最起碼有一千個夫人福報大一點有無數千,要什麼有什麼,不過有一點:為天人者沒有病苦,只有死苦。天人上有花冠,當花冠凋萎,表示即將死亡,眾人為其哭泣。我說我不想當天人,只想當凡人。我們也有花冠,頭髮白了就是萎縮。天人的頭髮跟我們不同,是開花的,我們需靠電熨斗才能燙成花。他說,當人間皇帝還不算什麼。『輪王七寶之富』,轉輪聖王有七寶:玉女寶——比朱元璋的馬皇後還要賢慧百倍的皇後;居士寶——掌管經濟、財政第一的大臣;紺馬寶——軍事上的太空船……裝備。輪王有七寶之富(輪王七寶為:輪寶、象寶、紺馬寶、玉女寶、神珠寶居士寶、主兵寶)。

  阿育王故事

  泰來運合,賞悅暫時,報盡緣終,悲憂長久,物極則返,因果相酬,處業系中,誰能免者。

  運氣好的,『地天泰卦』,萬事吉祥,無一不稱心如意,想賞識什麼、愛什麼,隨時有,不像我們在街上選件禮物送人,看了又看,還要考慮價錢,很痛苦!然而『報盡緣終,悲憂長久』,等到壽命福報盡的時候,痛苦來了。因為福報太大的人,在順境中不免造下許多錯,自己不知,人在順境中做的壞事最可怕,說錯一句話,後果有多壞,不知道!絕沒有人告訴你。為什麼倒楣的人容易修行?倒楣的人沒地位,做錯事別人會瞪你眼睛批評你,難過是難過,還會改進。人到了某個地位,你會說他討厭嗎?只有說對對、是是,所以造的業更大富貴修行難。

  佛經記載印度歷史上阿育王故事阿育王是佛涅槃七、八百年後印度的名王,西方亞歷山大帝橫掃歐亞非,最後到印度吃了一場敗仗,就是被阿育王打回去的。阿育王中年以後信佛,拚命布施,最後將死之時,躲在床上不能動還要布施宰相告訴太子不能再布施,中央國庫已經沒有錢,都被阿育王布施光了,為了權位、為了國家政治著想只好限制他布施阿育王有個朋友,是活羅漢,他們倆永遠是好朋友,一個是高僧得道,一個是轉輪王。他們好幾世前,當孩童時,兩個人光著屁股玩沙,釋迦牟尼佛過來,兩個小孩看到就拜,阿育王什麼都沒有,抓一把沙放在飯缽里供養佛;另外一個小孩身上有一毛錢,也掏出來供養佛。佛摸摸他們的頭說,五百年後,印度佛教靠你們兩個。後來一個是阿育王,一個成為高僧阿育王曾國藩一樣,一生有個苦惱,轉輪聖王威風無比,但有皮膚病,皮膚發癢,因為他供養的是沙子,沙子怎麼有功德呢?狗供養大便也有功德,我們覺得大便很臟,狗吃大便,等於我們供養一碗很好的飯一樣。供養佛,由心念!價值問題不能拿人類或某一個人的立場、環境來評論。

  那麼,阿育王最後還想布施,但是宰相不準,阿育王曉得了!太監削梨給他吃,吃了一半,眼淚掉下來。召太子宰相來,話吩咐完了問:今天世界上哪一個人權力最大?太子回答,當今之世只有阿育王權高位重。阿育王說你們不要騙我,我現在權力很大,但是只能達到半個梨子,我現在還有命令這半個梨子的權力,其他則沒有,我很清楚,現在我要下最後一個命令,半子梨子不吃了,你們給我送到廟上供養和尚太子也流淚,只好用皇帝鸞駕把梨送到廟上,梨子還沒有到,廟子開始鳴鍾擊鼓,全體和尚都穿起袈裟,披上禮服,到山門外接駕,接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半個梨子怎麼辦?煮稀飯,和尚廟用幾千人吃的大鍋煮飯,把梨丟進去熬,跟大家結緣,最後一次布施。這說明幾個字『報盡緣終』,富貴、威風、權力有什麼年輕大的都當過家長家長小孩屁股時的那個威風,比轉輪聖王還大;孩子長大後比轉輪聖王還厲害。我們的老頭子、老太太連半個梨子的權力達不到這是當然之理,沒有什麼怨恨,為什麼?就是這四個字——『報盡緣終』,人生就是這四個字家庭之緣、父子之緣、六親之緣,如此而已!真的,不是騙大家,學佛一定要把這個搞清楚。不要說子女不孝,即使極孝的子女有一天『報盡緣終』,極孝順也會受不了。這四個字,不是年齡到了、不是經驗到了不會懂。

  『報盡緣終,悲憂長久』,留下自己內心罪業的痛苦因果是什麼道理?拿中國文化講,就是『物極則返』,印度文化因果為『因果相酬』,生命就在『物極則反』、『因果相酬』中系縛中,幾人能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