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二十七章)04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二十七章春去引得千春來

  春去引得千春來

  《金剛經》雲: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六祖因《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這句話是《金剛經》的重點。

  《金剛經》是須菩提問佛修大乘方法。他問:『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就像同學問:『在什麼境界才能定住?』打起坐來煩惱妄想不斷,怎麼把它降伏?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答覆得很妙。弟子問:『老師,心怎麼降伏?怎麼定位?』佛回答:『是啊!就是這樣降伏,就這樣定住。』說了等於沒有說。如果你問我我這樣回答,你不翹嘴巴也會眼睛。你問:『怎麼定?』『說定就定啊!』『怎麼樣把妄想降伏下去?』『說妄想妄想就沒有啦!』你說:『不懂。』『你不懂我也不懂呢!』其實就是這樣嘛!很簡單。因為須菩提不懂,佛只好一再說明,最後才說出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加個應該,已經變成方法,落到下一層。此心本無所住,在哪裡住?住在哪裡?打坐學佛所以不能得定,是你想把心留住啊!留得住嗎?任何一法怎麼留?『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留不住的。因為留不住,此心活潑潑的,常生一切法,它本來住在這里,要從這個道理上去悟。

  接著佛提出種種比喻,比如以布施來講,布施三種一是布施,包括法布施等等;二是外布施,即財物布施;三是無畏布施,包括內外等等。現在我們所講的比較偏向內布施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布施就是舍。大家念《金剛經》要懂《金剛經》,佛不是把方法給你了嗎?『心不住法而行布施』,結果你打起坐來、念起佛來,阿彌陀佛一次,阿彌陀佛二次……准備念一萬次,你心住於法嘛!念佛是個法門,念過就念過了此心就是凈土啊!『有時且念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這就是念佛。『有時』,有的時候,不但念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佛,隨便你念。『無事』,沒有事的時候,閑觀一片心啊!此即『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

  大家在這里定慧,定也定不好,慧也慧不起來,換言之,既不定又不慧,什麼道理?『心不住法而行布施』。你不是修大乘道嗎?最喜歡禪,『饞』,給你又不吃,金剛鑽端給你吃,你又吃不下。可見你肚子很飽,不饞;真『饞』(禪),就吃下去了!

  『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果做到這樣,此人開了眼睛,一切道理都看通了,本空嘛!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這道理不是明白清楚得很嗎?《金剛經都會念,可惜《金剛經都會念你,你不會念《金剛經》。如果真曉得念經、真曉得修凈土,好好體會這兩句:『有時且念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知心目開明,智日普照,光吞萬像,法界洞然。豈更有一纖塵而作障翳乎,如是則空心不動具足波羅蜜。

  這是永明禪師自己的結論。上面引用那麼多『一切唯心』的經典,就是要告訴我們,真正的心地法眼打開以後,智慧就如朗日普照一切。智慧之光是『光吞萬像,法界洞然』,空空洞洞都明白了,這個時候自然解脫,沒有一點灰塵可以障礙。本來無障礙,為什麼修行修道會有障礙?因自生障礙、心住於法。要做到『心不住法而行布施』,那就障礙!

  這段重點在『心目開明』。有一點千萬要注意!一般學佛的一看到『心目開明,光吞萬像』,都會產生一個有相的觀念,閉起眼睛找心,把現有的眼睛當成目。這個心目並不是有相的眼與心。比如人在作夢,在夢境中也覺得有眼睛看到景物,所看之物並非這個肉眼在看,這個眼睛在休息。夢中身也類似於菩薩境界的意生身,意識所生的身,眼、耳、鼻、舌、心都有,有感覺吃東西也覺得飽,實際上是意境中的東西,那個意不純是第六意識的明了意識,是第七識緣第八阿賴耶識所生的獨影境。我們平常用功功夫都是拿現有肉體的心目去找,基本上是個錯誤

  『光吞萬像』,禪宗引用得很多,大家往往也有錯誤觀念,追一個有相的光。有相的光不能吞萬象。研究地球物理、太空平常的就知道,地球外面到其他星球之間是黑光,超過地球有一層外面全是黑的,這個黑不像地球上黑夜的黑,那又是另一咱黑。過了這一階段,慢慢接近其他星球又有光進來了,當然還是屬於這個太陽系統。現在科學又有發現,太空中另有黑洞,不知道是什麼?目前科學界正在追究這個東西,不管什麼東西,什麼光進入黑洞,全化為烏有。實際上以中國玄學來霽,有太陽光明就有黑暗,有陽就有陰,自然有類似黑洞道理存在,跟人體一樣。像這類科學知識必須留意,科學知識越淵博,對修持道理越有幫助。大家學佛打坐,不要拚命把自己投入情緒迷信,走入宗教的路線,忘記了這是一個最高最深的佛學道理,要搞清楚。因此,對『光吞萬象』一語,不要執著有相的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