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善言能令人心生歡喜;口出惡言,除了令人生惱,還須自受惡業苦報。
修學佛法,修正的是我們身口意三業。一位學佛人,說話應把握方法,盡善盡美。有人說忠言逆耳,我常反問:忠言一定就要逆耳嗎?
善言,不僅體現了自己的修行,也能讓外人對佛法生起信心。生活中很多矛盾是非大都是從口生起,所以學習說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本文就從此點出發,用佛法的理念和闡述如何說話。
《雜譬喻經》上記載,以前有隻甲魚遭遇枯旱,湖水乾涸,不能到達有食物的水池。這時有隻大鶴來到旁邊,甲魚求它幫助,大鶴就把它銜住飛過城邑。甲魚一直不肯沉默,不斷地問:「這是什麼呢?」大鶴就開口回答,剛一開口,甲魚就墜落地上,被人們屠食。我們不注意自己的口舌,就和這個比喻一樣,隨意開口誹謗或贊嘆,容易成為墮落之因。
佛教所說要善言,主要是從出發心來說,並不是讓你一味的去說好話。首先要明白什麼對境絕不能誹謗,什麼對境絕不能贊嘆。語言上的取捨是一個大問題,這些方面一定要學好,日常生活當中處處要謹慎。如果沒有正知正念,一天以自己的口舌就可能造下彌天罪業。
第一、不謗眾望所歸者
眾望所歸者,就是得到大眾信賴的人,包括古代聖賢,現代的高僧大德、世間賢善君主、有德之士等等。對於這些人,一定放下的自己的傲心,要謙虛的心去學習,萬不可接受了現代的知識就對過去的賢者大加毀謗。
《大方便佛報恩經》上說:「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聖及善人。」
誹謗眾望所歸的大德賢者,罪過遠遠超過誹謗一般人的罪業。因為這樣的誹謗會破壞很多人的善根,會中斷弘法利生的事業等,罪過極其嚴重。
第二、不謗慈己善知識
善知識可以分在家朋友和出家師父。出家師父傳授佛法,能獲得暫時和究竟安樂的正法。在家朋友誠心相待,能讓生活工作開心順利。這些善知識對我們有大恩德。對於慈悲自己的善知識,何時都不能誹謗,否則將會斬斷解脫命根,墮入極苦地獄之中。古人說:過河不能拆橋。
第三、不謗發心者
學佛要發心,發心就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菩薩的精神利於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得安樂。對於別人的發心,我們應隨喜贊嘆,而不應是誹謗他過。
《大方廣總持經》說:「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阿逸多!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墮於惡道,況復毀余菩薩等。」
第四、不贊眾夫所指者
眾夫所指者,就是觸犯眾怒之人。為什麼不能贊嘆眾夫所指者呢?《薩迦格言》上說:「若人過越贊劣者,次後自己受毀謗,如向空中擲糞便,其落擲者之頂上。」如果過分贊嘆下劣者,次後自己會受到誹謗,就象往虛空拋擲糞便,最後糞便會落在自己頭頂上。因為大眾公認這是惡人,你反而贊嘆,完全和大眾心意相違,在人們的感覺當中,你也是惡人的同類,故會失壞自己的名譽。
第五、不贊自大愚昧者
《薩迦格言》說:「恭敬之境即聖者,恭敬劣者即禍根,乳汁對人是甘露,若畏毒蛇則增毒。」恭敬的對境本來是聖者,如果恭敬下劣者,將成禍害的根源,比如乳汁雖然對人來說是甘露,但如果以它喂毒蛇,只會增加毒素。所以,我們說話也要為對方負責,如果對於自大愚昧的人作贊嘆,實際上就是害他,因為他本來自大、愚昧,以你的贊嘆只會增上他的煩惱、愚痴,讓他中毒。一般來說,贊嘆他人應當是善法,但不應機的贊嘆也是一種甜蜜毒葯,會讓對方中毒。
第六、不贊幼稚之孩童
人的性情在青少年時期尚未決定,這時通過教育對於他日後的成長有很大作用。成人之後,性格已趨穩定,要想改正不良習性,就有很大難度。所以在性情未定的青少年時期,須要作良好的教育。孩子小的時候,心理的放縱和收斂完全是隨父母的喜怒而轉,所以對於聰明有才智的孩子,尤其要抑制他的驕慢自負,嚴加教育,把他安置在良好規矩當中,打好賢善人格的基礎。如果不懂教育方法,父母溺愛子女,天天贊嘆,則只會助長他的驕慢放縱,一旦堅固成性,再想收斂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