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就是信樂
信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信心、要相信才能做好。如果不相信,即使勉強去做,也無法深入,心懷疑慮,這樣如何能做好呢?
正如患有疾病的人,只有對醫生的醫術有堅強的信心,才能配合醫生的醫療,病情才能康復,如果對醫生和葯品有所懷疑,那自然就不會配合醫生去積極治療,自身的疾病就難以治好。
同樣的道理,學佛的過程也一樣,我們作為凡夫都有無明的病根,八苦的病痛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只靠我們的自力是難以戰勝這些惡魔的,只有藉助於先知先覺的佛力,激發我們的正信,對佛法深信不疑,這樣我們的身心有所依止,依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悲願和威神,撫慰我們脆弱的心靈,戰勝種種惡魔,跳出三界。
解:就是了解
解
信樂正法之後,就要進行思維、探索深入了解,這就是學佛的第二個過程。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第一就是相信,第二還要去了解,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勉強去做,那一定會產生種種障礙、或適得其反,佛法如果不去深入了解的話,那就無法的到真正的利益。
行:就是修行
行
信樂、了解之後,就要按照正法精進修行,這就是學佛的第三個過程。
我們去辦任何一件事情,除了自己相信、了解之外,如果不去實行,那就無法見到效果,就等於空想他的好處,也就得不到實際的利益,這樣無異於望梅止渴、畫餅充飢,因此,信樂、了解之後就要實踐佛法,就是學佛的第三步「行」。
證:就是證得
證
我們要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充分相信,然後充分了解,再充分實踐,最後證得效果,如果沒有達到如期的效果,那說明方法錯誤,就要改正自己的方法,這就是學佛的第四步「證」。
第一、「信」,能信就是緣成熟了。我們常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緣?就是他能信。
能信,表示緣成熟了;不能相信,就是緣沒成熟。所以佛度眾生,一定是度能夠相信的這些人。
佛家跟其他宗教不相同,其他宗教信了就可以得救,佛法「信」是表示可以入門。
「信」了之後一定要「解」(理解)。佛法所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解」就是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理解之後,才修行。
所以「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礎上。在理論沒弄清楚、方法也不懂的時候,怎麼能「行」呢?
這種「行」就是「盲修瞎練」,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是有理論的基礎、正確的方法。
什麼叫做「證」呢?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得著、統統融合了,這就是「證」。
譬如我們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就是我們所想的、所行的,我們所行、所想的就是經,經跟生活融化成一致了,這是「證」,這個叫真如,佛法可貴的地方是在此地。
所以一定要知道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證」。
「信」,第一、要相信自己。這是佛家講「信」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信神是宗教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佛法最重要的是「信自己」,不是信外面。
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本來成佛、信自己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信自己真性被染污,只要我們把染污去掉恢復自性,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如果常常覺得:唉呀!我罪業深重;煩惱、恐怕自己不能成就。這種人就註定不能成就了。
為什麼不能成就呢?他不相信自己能成就,佛菩薩再大的神通、智慧、道力幫助他,也不行。
佛菩薩是幫助能站得起來的人,他自己站不起來,佛菩薩對他無可奈何。所以說第一個是信自。
第二、信他。「他」是指佛法。佛在經典跟我們講這麼多道理、方法,我們相信依照這個理論,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自己決定能成就。所以先信「自」,後信「他」。
蕅益大師又把他擴充為相信「理」(道理),相信「事」。「事」從那裡來?「事」從「理」上來。
「理」是清凈心、是真如本性(真心),所有一切萬象都是從「理」顯現出來的。這些現象怎麼會顯現出來呢?這裡有因有果,而且因果是連續的、循環的。前面一個因結了果,果又是因,因又結果,如此循環、重疊無盡的。
從這裡建立信心,然後求「解」——求一切通達明了——,這樣子自己修行才沒有疑惑,才會有快樂,才沒有障礙。
今天我們修學,犯了嚴重的錯誤,一開頭就想「廣學多聞」。而古德是從「斷煩惱」學起,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統統斷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後再「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一條正路,不能越級。
現在人修學所犯的過失,就是不先斷煩惱,就開始廣學,還希望學得愈多愈好。清涼大師說這種修學的方法叫「有解無行」,只在解的層面下工夫,對自己真正的工夫疏忽了;不去斷煩惱,不去修清凈心,其結果是增長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