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四十九章)01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四十九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四十九章夜來千詩由病禪01

  如觀音言。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觀音菩薩報告他當年修持經驗是走這個路線進來的。『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聞,是返回來聽自己念佛音聲。且一邊參究,這是思,晝夜二六時中如此修去,這是修,就這樣進入了最高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比如,修念佛法的人,每一字、每一句自己都聽得清清楚楚;乃至不出聲地念,自己回轉來聽意識境界念佛音聲一字不漏都聽得清清楚楚。如此持續下去念一百句、一千句都一直不亂,就差不多要『入流』了,進入法性之流,順流而去。久而久之就『亡所』,外界的音聲聽不見了乃至念佛音聲也沒有了,自己就安住在那個境界上,這個就是『入流亡所』。

  因此,修凈土法門道友也應該這樣走才比較確實,你心中念佛,一直回轉來聽聽聽,自然不聽外界的音聲,即使外面有人罵你,你也不理他,慢慢地就聽不見了,只有心中這個念佛聲音;或者是聽外界的音聲來修也可以,古人喜歡在水邊林下修道,依我的經驗,在松樹林最好,風一吹那個聲音特別美,你慢慢地聽聽聽就入流了,接著就可『亡所』。由此自然就可進入到下個境界

  如果說這個境界你無法保任,又迷糊了,那又變成凡夫了。好比天天求黃金有一黃金到手了偏偏又把它搞丟,那有什麼辦法呢?因此,你依舊照著原先用功方法用功下去,若干時或是剎那間『所入既寂』,那個時候我們修持境界會更進一步地深入到寂滅的狀態。『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到了這時候外界的一切音聲都瞭然清楚,但對你毫無妨礙。此心如如不動、生而不生一切都清楚,那怕是風吹草動,甚至此時,有一螞蟻爬過,你也能聽到。因此,當年達摩祖師嵩山少林寺面壁時『聞蟻斗如雷鳴』,聽到了螞蟻在地上打架的聲音就像我們聽到的打雷聲一樣大。修到這個程度時動相、靜相都瞭然,如果不瞭然就不算數,這個了是明明了了之了。在這個時候你想妄念找不到,所以說,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這個樣子家了沒有?還沒有。『如是漸增』,再求進步。『聞所聞盡』,能聞與所聞都沒有了。『盡聞不住』,什麼都聽不見,連聽不見的也聽不見;一切聽見、聽不見及動靜瞭然的那個境界也不住。就如金剛經》所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雖然有那麼好的境也不住、不理,順其自然

  接下來的就不是由音聲來的聞;而是知了覺性的覺,禪宗的說法就是悟了。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開悟了,那個『悟』就變成耽誤的『誤』。『覺所覺空』,悟到了覺性,能覺的與所覺的也空了。『空覺極圓』,空了以後有空的境界,空與悟境都不住,悟了以後當然是空,真空了以後自然就悟,無論是空也好,悟也好,都不住,這個時候圓融了。『空所空滅』,所以能空與所空都沒有了,談不上不空。因為空而自性自然起妙有,因此能空與所空都滅了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一切生滅輪回也自然地解脫。此時寂滅的自性現前,二六時中行、住、坐、卧都在寂滅自性中。觀音菩薩修持功夫境界都切切實實的告訴了我們。如果我們還不懂那就只好慢慢地持誦觀音菩薩的聖號,求他老人家的加被。不要認為這是迷信,因為你虔誠持誦佛號關系,使得你的心菩薩的心越來越接近而相應,他一定會來度你。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忽然』即頓悟了道理,突然之間你自己悟了,不但跳脫了世間也跳脫了出世間無所謂在家或出家。『十方圓明』,在這個時候也無所謂空間及時間觀念圓滿清凈在一片的智慧光明中。『獲二殊勝』,獲得兩種特殊的、講不出來的好處

  是哪兩種好處呢?『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修持到了這個境界禪宗祖師的說法是,與三世十方一切佛同一鼻孔出氣,即你已修證到了佛果諸佛合流了。合什麼流呢?慈力,即法界慈悲的心願;就像觀音菩薩一樣對一切眾生無比地慈愛。慈下面還有一個力,有這個力量;我們凡夫慈悲心沒有這個力量心力不出來。修持到家的人,那個力量發出來有影響力,他坐在那裡無形中就把你給影響了,可以使你的心念都平靜下來。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有人開悟了,到了這個境界,心裡有無比的悲心自然流露,慚悔自己以前為何如此愚蠢。再看看一切眾生是在解脫境界里自找煩惱,真是好可憐!因此,與未成就眾生同一悲仰,這里不用悲力而用悲仰,意指仰慕悟道人是多麼解脫平靜,而發出了無比的悲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