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是個什麼樣的人?濟公和尚介紹

uploads/content/2022/may/d225a542be20793a7169960fd5812eda.jpg" />

  在很多寺廟中,都設有羅漢堂、羅漢殿,裡面供養著眾多的面目各異的羅漢在這羅漢中,有一位中國羅漢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濟公和尚

  濟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左右,卒於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遠,字湖隱,號方圓叟。十八歲在臨安(今浙江杭州)靈隱寺出家,師從該寺住持佛海法師,法號“道濟”,後移住凈慈寺。

  據說他為人“狂而疏,介而潔”。生活無拘無束,寢食無定,破衣爛衫,雲游四方,而且不守戒律,飲酒食肉,佯狂不飾細行,被人們稱為“濟顛僧”。他又是一位見義勇為、愛打抱不平且神通廣大的俠僧。他智斗秦檜,懲治嘲弄貪官污吏,樂善好施,扶危濟貧,嬉笑幽默,不修邊幅,深受百姓愛戴,百姓們都叫他“濟公”或“濟公活佛”。佛教徒們說他是“降龍羅漢”轉世。

  濟公雖然嗜好酒肉,舉止癲狂,但精通佛理,深得禪中三昧。文筆雋秀,擅長書法、詩詞。他寫的詩清麗灑脫,頗有禪昧。有一首他醉酒後寫的詩是“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身卧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濟公西湖,並不是因為人所稱道的西湖勝景,而是因為西湖水在他眼裡可以化為美酒。他醉卧西湖邊,風吹來一朵浪花他飲一口酒。這首詩中的任運灑脫正是濟公的典型人物性格。

  由於濟公深受民眾喜愛,身上逐漸被附會了神話傳說色彩。據《清一統志》記載,濟公所居的凈慈寺曾一度毀於大火,道濟四處化緣以重建寺院。當他來到嚴陵(今浙江桐廬),看見四周諸山樹林茂密,於是脫下袈裟向空中一扔,把周圍各山都罩了進去。於是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只見剎那間,山上樹木竟被一根根地拔了起來,推到江邊,然後順流東下,最後這些樹木都來到了凈慈寺的那口井裡。寺里僧眾們將木料從井裡撈上來,使凈慈寺得以恢復舊觀。

  公元1209年,道濟在凈慈寺悠然而逝臨終前作偈一首,概括其生平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六十年的人生活對於他是一場旅行,水連天碧處是他生命美好歸宿。以笑傲人生態度泯滅生死區別,將個體生命融入宇宙生命這是濟公大智慧的寫照。

  濟公離世後,人們建造了許多紀念他的殿塔。在杭州著名的風景區虎跑泉,有不少佛教建築,其中有非常聞名的濟公殿和濟祖塔院。在凈慈寺里,那口傳說中濟公神通力運送木頭的古井至今仍吸引著無數的遊人駐足觀望。

  在靈隱寺對面的飛來峰中的青林洞(又名金光洞)至今還留有“濟公床”“濟公桌”等。相傳當年濟公在靈隱寺出家時,常偷偷到這裡來喝酒吃狗肉,喝醉了就在床上呼呼大睡。這些妙趣無窮的傳說,引得無數遊人浮想聯翩。

  濟公性格獨特,後世給他做的塑像形象也很奇特。在羅漢堂中,濟公還是那麼無拘無束、逍遙灑脫,他並不排列在羅漢們的隊伍中,而是四處遊逛,行蹤不定。在北京碧雲寺中的羅漢堂中,稍不留意就會看不到濟公塑像,因為他蹲到了房樑上。據說這是為他羅漢堂報到去晚了,只好屈尊在此

  而在江南的一些寺院里,濟公常常站在過道里。其形象通常是身穿破僧衣,手拿破扇子,面部表情非常生動,眼睛傳神,使你無論在哪個位置,都像被濟公盯著看。他的表情也多種多樣,從三個不同角度看能看到三種不同的表情:從左邊看,愁眉苦臉;從右邊看,春風滿面;從正面看,半臉哭,半臉笑,“啼笑皆非”。

  有關濟公的小說、傳記、劇本等文學作品很多。最早的是明代的《紅倩難濟顛》,但傳本已佚。後清代郭小亭作《濟公傳》(全稱《評演濟公傳》),是濟公傳說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從古至今,濟公故事形象始終活躍在戲劇影視作品中,受到人們的喜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