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說的語言、身體的行為,實際上都是心靈的外現。有什麼樣的心靈,就會有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
說話態度惡劣、語氣生硬、暴躁無禮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歡,他們勢必招來諸多不滿,甚至怨恨。先傷人,後傷己,一輩子都活在遭人嫌棄的生活中。
孔子在《論語》中說:「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還是經常讓人厭惡,那麼這個人的一生就完了。
生活中,言語不溫和,是惹人討厭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平常說話特別刻薄、粗魯,什麼話都說得出口;還有些人一旦為什麼事生氣了,氣頭上的話也往往是口不擇言,就算氣後意識到不對,但話已出口,想收回來就難了。
古人言:「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用利刃割傷身體,傷痕容易癒合,而用惡語傷了人心,別人就會一直不忘、耿耿於懷。
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果用惡語中傷別人,別人臉上會立即面露不悅之色,性情暴烈者,甚至會當場以牙還牙。有的人雖不及時還擊,但還是懷恨在心,每天「澆水施肥」,讓恨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曾經烏鴉和貓頭鷹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言語不當會與人結怨的道理:
傳說,烏鴉和貓頭鷹有仇,其根源就來自於烏鴉對貓頭鷹的一次惡語中傷。
很早以前,在森林裡有許多鳥共住一處。一次競選鳥王的盛會上,貓頭鷹名列前茅,眾鳥一致認同它的優點:有一雙非常特別的眼睛,在夜晚辦事能力極強;它頭頂上的角堅而有力,小巧玲瓏;其身體形象也比較莊嚴---總之,貓頭鷹具有當鳥王的一切條件。
正在貓頭鷹春風得意、昂首闊步地邁向豪華的寶座時,烏鴉發話了:「貓頭鷹根本不配當鳥王!第一,人類公認它是一種不吉祥的鳥;第二,它頭上那看似美麗的角,實際也是一種惡兆;第三,它的眼睛、嘴巴之所以為黃色,是以前偷吃母親食物而感召的果報---」
真是一語驚人,眾鳥皆對貓頭鷹越看越不順眼,貓頭鷹的鳥王夢自然便落空了。
烏鴉與貓頭鷹,僅僅因為幾句話,便生生世世成為仇家。由此可見,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說話務必要謹慎,不要因為不必要的惡語而結下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