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禪寺

  白雀寺——相傳為世間聞名的觀世音菩薩得道前的出家修行地方在這裡可以聽到獨特的《觀音經》,是桃花島主要人文景觀之一,記載著觀世音出家修行的經歷。白雀寺又是中日人民民間友好往來的見證地,240多年前「春日丸」故事史實就發生在這裡,舟山市與日本氣仙沼市結成友好城市也由此而來

  白雀寺供奉觀音菩薩,本就緣自桃花島民間傳說的通俗版本。在桃花島的傳說中,古時的東京有一位妙庄王,他的三女兒妙善公主受到佛的感召,就在這白雀寺中出家修行。妙庄王用盡一切辦法希望女兒回心轉意,妙善信念堅定,一心禮佛。妙庄王一怒之下命人放火燒寺,妙善在白雀的指引下躲避於後殿之中。她咬破手指,化出一陣血雨,三火三熄,終於熄滅了大火,一眾僧人安然無恙。

  這傳說倒也解釋了在宋元時期就已「佔地百畝、僧眾數百」的白雀寺後來的沒落,而傳說中「白雀引觀音避難」的後殿三間實為明末清初的建築。

  可惜了偌大一座白雀寺,被妙庄王燒得僅剩下一座後殿。但這位執著而且有些殘忍的父親最終還是沒能勸回更加執著女兒。終於有一天,妙善公主被一白虎馱走,經釋迦牟尼點化,最終修成正果,便是如今供奉著的觀世音菩薩

  這座白雀寺因為與觀音菩薩有緣而受到後世人尊奉,至今在桃花島的民間還流傳著桃花島獨有的「觀音經」。「胭脂花粉我勿愛,珍珠瑪瑙我勿戴。一心記牢吃長齋,手捧木魚走十方。」

  佛殿在桃花島的晨光中靜默無語,挑著初陽的飛檐翹角顯得十分生動。殿後的石碑上刻著整齊的文字,等待遊人的細心閱讀。

  敲一記鐘鼓,宣一聲佛號,披著袈裟的白雀寺僧人開始唱經。那實在是一番奇妙的光景,聽著僧人盈盈入耳的吟誦聲,看著殿中莊嚴端正的佛像。我感覺到梵音之美,領略著如藝術一般的佛音梵唱,整個人都浸潤到神奇的氛圍去了。一時間好像跳離了塵世,彷彿這座寺廟籠上了一層佛光

  仔細瞻仰白雀寺,規模確實不大,甚至有點寒酸。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由於這裡山坡比較陡峭,地勢不夠開闊,所以空間局促。寺院沒有山門香客遊人可徑直走入寺內。除過四時八節過廟會,平素香客遊人也不是很多,顯得有些冷清。第一座大殿千手觀音殿,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後面是大雄寶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左邊是一座兩層大殿,上邊一層懸掛著一塊「藏經殿」的匾,下邊一層懸掛著一塊「毗盧寶殿」匾,殿內當然是供奉毗盧遮那佛嘍。這幾年隨著信眾的增加和捐助善款的增多,一些破敗的佛殿菩薩殿得到了整修,還有一些新殿也在修建。寺院中軸線東側一排平房,是僧人起居生活處所;西側三間為法物流通處。通觀整個寺院,所有建築都普通平常,既談不上高大雄偉,也談不上崔巍瑰麗。出了白雀寺東側門,有一條小路,順著這條翠柏掩映的小路盤旋而上,大約二十分鐘半個小時,就來到了一個小山包,上邊建了一座仿古式的達摩殿。達摩殿共分兩層,下層供奉達摩祖師,上層供奉觀世音菩薩。它與下面的白雀寺貫通一氣,遙相呼應。登臨此境,極目遠眺,壯闊的大好河山上星羅棋布的村舍田園盡收眼底,不禁使人遐想翩翩。再收目回看,四周鬱郁蔥蔥,翠綠的柏樹林木覆蓋了整個山腰,白雀寺就被淹沒在這一望翠綠之中,顯得那麼不起眼。然而物之顯微,不在其表。白雀寺雖說不怎麼起眼,但它卻似一部老舊泛黃破損厚重的大書,書中有故事、有傳說、有正邪、有善惡、有喜怒哀樂和滄桑硝煙。

  據民間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把那些肆虐百姓的毒蟲猛獸害鳥都關到了一個大石窟中,並用巨石堵住洞口,封得嚴嚴實實的,連一絲風也透不進去,還派了三隻神鳥守在洞口,並令王母娘娘負責監管。有一天,王母娘娘喝了千年陳酒,醉倒了。見王母娘娘昏睡不醒,這三隻神鳥出於好奇,就偷偷地打開了洞窟,想看看這些惡物被關了這麼長時間,現在是死是活到底怎麼樣了。但在打開洞窟的一剎那還沒看清究竟,只見呼啦一下子,一團黑氣像旋風一樣沖出了洞外,頓時那些毒蟲猛獸害鳥逃跑得無影無蹤,它們急忙追捕,可是哪裡追得上啊。這件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惱怒,就把這三隻神鳥關進了石窟,以示懲罰,然後又派了許多天兵天將下界去捉拿那些逃走的毒蟲猛獸和害鳥。可這時那些毒蟲猛獸和害鳥已經繁衍了許多後代,地里的莊稼被啄光,赤地千里,餓殍遍野,毒蛇猛獸還不時出來傷人,到處都是一派凄凄慘慘的景象。人間哭聲天上聞。一隻叫白雀的神鳥,不忍人間凄苦,便偷偷地銜著許多草藥種子下凡來到西岐大地,到處播撒,自己也分身變成了許多益蟲益鳥益獸,人間從此生活太平。人們都說那隻救苦救難的白雀是菩薩化身,為了紀念它,就在現在的白雀寺所在地修了一座寺院,取名白雀寺。直到現在,白雀寺仍然香火不斷,門前的那棵柏樹也被當作神物,每逢過年過節和過廟會,人們就折一些柏枝插在門框上,來表示對白雀的懷念。

  還有一個與白雀寺有關的故事傳說。說是戰國時期,在今河南省靈寶縣境內有一個小小的方國,國主妙庄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其中最小的三公主聰慧溫柔,篤信佛祖,發誓終身事佛,不婚不嫁,任父母怎麼勸說也不改初衷,後被逐出宮牆。三公主聽說陝西岐洲地面有個白雀寺,坐落於青山之下,秀水之旁,殿閣寬敞富麗,林木蔥郁茂盛,是一所清凈幽雅的佛家之地。她便風餐露宿來到了此地。妙庄王知道後大怒,命人帶數千兵馬將白雀寺團團圍住,立逼寺院住持交出三公主。三公主誓死不歸,寺院住持也拒不從命,白雀寺便被一把火化為烏有。三公主幸被達摩祖師救出,其餘幾百僧尼全被燒死。三公主逃得一命後,又來到了岐州北邊的香山寺。她朝誦經、暮拜佛,很快修成了正果。妙庄王火燒白雀寺後,雖說出了一口惡氣,但畢竟失去了一位女兒,憂思成疾。在病中他又常常夢見白雀寺被燒慘死的僧尼在床前喊冤叫屈,所以他便有了悔意。憂思再加懊悔,致使病情日見加重,雖經多方醫治,均不見效。於是命人到處張榜,遍求天下名醫。三公主聽聞後為報養育之恩,便化作一道童揭榜入宮,診脈問病後說:「您所患之病實乃人間頑疾。我雖有治病妙藥,卻必得您親人的一手一眼相配才能奏效。不知親人手眼可能獲得?」妙庄王聽聞此言雖然心中不悅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去問大公主和二公主,看她們誰願意為父王獻出手眼。結果,兩個公主都不願意。見此情景,假扮成道童的三公主對妙庄王說:「既如此,您只好到岐州香山寺求葯了。香山寺菩薩靈驗,必有仙丹妙藥」。妙庄王聽後即差人去山寺求葯。後求來仙藥,葯到病除。妙庄王病好後為感謝菩薩恩情,便到香山寺還願。到寺中一看,只見三公主三寶蓮花台上打坐少了一眼一手。妙庄王這才明白,原來是自己的女兒救了自己,唏噓不已,感慨系之。遂命人重修香山寺,為佛祖菩薩再塑金身。同時為三公主塑像,要求工匠為三公主添上缺失的手眼。沒想到工匠把添手添眼誤聽成千手千眼,所以三公主塑像就以訛傳訛變成了現在千手千眼菩薩的模樣(在岐山方言中千、添音同)。因為三公主最早是在白雀寺出家,所以白雀寺內的千手千眼菩薩人們都說就是三公主。這個故事被後人改編成了秦腔劇目《火花白雀寺》和《香山寺還願》,到處演唱。

  嗚呼,天地悠悠不為堯存,不為紂亡。真如自性,本自凈明,善來善觀,惡來惡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此理亘古一也。白雀寺雖然名不揚,聲不顯,但它的故事,它的傳說,相信能給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以心靈洗滌。

  白雀寺,弟子等到因緣具足成熟時還會再來拜謁!

  南無普陀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

  廣大靈感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南無阿彌陀佛🙏 🙏 🙏

  南無阿彌陀佛🙏 🙏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