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凡夫菩薩」修成「法身菩薩」?

  「觀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印光法師

  學佛人一般尊稱他人為「菩薩」,並不因彼人修為如何,慧命如何,實則寄望他人「發求菩提之心」,「發往生凈土之願」。

  換句話說,在佛家人看來,只要你拜佛菩薩,不再求己身富貴子孫福祿,而求生凈土,求證菩提,有了一顆清凈之心,你已經是一個菩薩」。當然,這階段屬於「凡夫菩薩」(即地前菩薩),而非法身菩薩」(登地菩薩)。

  那麼,如何才能從「凡夫菩薩」修成「法身菩薩」呢?一心只念阿彌陀佛就夠了嗎?當然不夠!

  《佛說菩薩內戒經》中,殊師利法子曾專門向佛請教過這個問題:「若有初發意菩薩,於道於俗當用何等功德,以開化一切眾生,使各得成其功德?」

  爾時,佛答言:「受三自歸,行菩薩道。」

  「受三自歸」大家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雖不出家修行,當禮敬三寶,依止佛的教法戒律

  那怎樣是「行菩薩道」呢?

  佛說:「修菩薩道者,先以方便,調伏諸根。何謂方便?謂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三菩薩願。」

  佛告殊菩薩,想修成菩薩果位,首先要先調服自身劣根,修一顆清凈心。具體該怎麼做呢?

  佛根據當前此劫中人的惡劣根性,提出了一些修行的「方便法」,具體為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三菩薩願。

  一、「六波羅蜜

  指六種功德、種福田、渡彼岸、得解脫修行方法。具體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佛說,修菩薩道者,不僅自身要堅持修這六大方便法,同時看到他人修持這六方便法時,要心生歡喜

  二、「四無量心」

  一曰慈心,二曰悲心,三曰喜心,四曰舍心。慈心就是不忍之心;悲心則是願代眾生受難之心;喜心者勸助隨喜,助人為樂;舍心者施恩於人,不望現報,不望生報,不望後報。

  二、「三菩薩願」

  佛告殊師利:「菩薩當知三願乃為菩薩。」佛認為,不論你有無「生凈土願」、「證菩提心」,還不能稱之「地前菩薩」。需在佛前發下這三大宏願,否則凡夫仍是凡夫

  具體哪三大宏願呢?

  一願我當作佛時,令國中無有三惡道者;

  二願我往生彌陀佛前;

  三願我世世與佛相值,佛當授我莂(莂為「憑證」意)。

  故事的最後,佛告殊師利法子:「行菩薩道自致得作佛,無有菩薩亦無有佛,是故當行菩薩道當作佛。」

  凡夫修佛難嗎?不難!

  只要你能發「求證菩提之心」,「求生凈土之願」,以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三菩薩願,而恆行菩薩道,便可「自致作佛」。須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南無彌陀佛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