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堂是什麼意思?佛門吃飯為什麼叫「過堂」?

   uploads/content/2022/may/18c22052761f5eef3dcb9a553f34d107.jpg" />

  “過堂”,也就是佛門中的“吃飯”,是中國漢傳佛教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寺院中每天兩次過堂,早、午齋各一次。僧人吃飯的地方叫五觀堂,相當於寺廟里的食堂。佛教僧侶將進食視為一種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團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禮儀的統一。佛門規定學道吃飯時要做五種觀想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飢的葯,五是為修道業而受此食。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和雲板木魚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弟子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當雲板響起,僧眾搭衣列隊進入五觀堂,依序就坐。吃飯前大眾要唱“供養偈”,奉請十方諸佛菩薩臨齋,然後由一僧人負責出食,將七粒米或指甲許的麵條送至施食台,通過念誦施食真言觀想七粒米可變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變無量無數如須彌山,施予大鵬金翅鳥和羅剎鬼子母及曠野鬼神眾等,以此體恤飢困眾生,願他們同得飽滿並去除慳貪。過堂是一個絕對安靜的用食過程,整個過程要行堂三次,也就是送三次飯菜。第一次行堂不夠吃時,可以在後續行堂時添加。過堂要求禁語,也就是不能講話,所需飯菜及多少都要使用特定的手勢表達。用餐結束前,要用開水沖洗飯缽中殘餘的米粒及油漬,並全部喝下。佛教認為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意思是說出家修行之人,每日所有一切用度,皆是出自世人供養。哪怕只是施主供養的一粒米,在真修行人眼中,也如須彌大山一般珍貴!收拾好缽具後,維那起腔,大眾齊唱“結齋偈”。結齋後僧眾列隊出五觀堂。過堂儀式結束。“過堂”是中國漢傳佛教寺院獨有的儀軌。雖然“過堂”儀式在各寺院不盡相同,但漢傳佛教寺院在早午齋依律奉行的“過堂”儀軌都是“二時臨齋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