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開悟前必須要走的路【匯總】03

  南懷瑾 : 開悟前必須要走的路【匯總】03

  (三)

  二祖跟了達摩祖師幾年以後,達摩祖師告訴他:「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走修證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外息諸緣」,外界一切環境都要丟掉,我們學佛修證不成功,就是這一句話做不到。我們的心都是攀援心,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遠做不完,外緣也永遠息不了。

  「內心無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門裡頭,做到不呼不吸,進入四禪八定的境界

  「心如牆壁」,內外完全隔絕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動不了,也沒妄想出現,也無妄念起來。

  注意,做到這樣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證悟菩提,可以去證「道」。

  達摩祖師告訴二祖這一句話,應該是在問安心法門之前的事。達摩權衡二祖的禪定功夫,再教他禪定的路線。二祖問此心不安,應該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後的事。為什麼?假定一個人做到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敢說自己成佛了嗎?心安了沒有?悟道了嗎?這時究竟什麼是佛?什麼是菩提?還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這個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仍是一個大問題。沒有成佛以前,誰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羅漢菩薩,都沒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徹大悟,誰都不安心

  拿現在學術思想來講,唯心思想與唯物思想,兩者在爭戰。我們曉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麼樣能夠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境界,誰都下不了結論。所以,在理上儘管誰都會講,事實上心卻安不下來。

  達摩祖師初傳的修持方法,理論上教大家注意楞伽經。到五祖時改變了,因為楞伽經的學理太高深了,為了容易證入這個法門,改用金剛經金剛經講性空之理,非常簡化。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到了六祖時代達到了巔峰。

  大家都曉得心即是佛,可是怎麼樣是「心」呢?都沒有著落。以為自己雖沒有做好事,但對得起良心,就是佛了。至於「心」是什麼?就不管了。毛病就出在這里。因為這個「心即是佛」的流弊,而產生了宋代理學的發達。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越說得明,佛學則越加暗淡。修證功夫越發沒有著落。其實,大而無當,還不如修止觀,作觀心法門,還可能拿到半個果位。走小乘到底還可以求證,大乘菩提則另當別論。

  南師《如何修證佛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