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萬物輪回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輪轉無止境

  《圓覺經》: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後注】:講到慾念,很多老年朋友跟我談,這些年輕人學佛亂來呀!我說老兄啊!他們都是人,不管在家或出家都是人,是人就有欲,你不能要求這麼高。他說像我們吃素很多年,我說你現在已七十幾歲了,並不表示你修行好啊!不吃乃是不能,非不為也,這並不是持戒。他們被我說得一愣一愣的,講得坦白一點,叫作油盡燈枯,沒有這個貪欲的本錢了。

  但是,很奇妙,人到了臨死最後一口氣時,不管男女慾念年輕任何時候都強。注意!要了生死不是那麼容易!斷了氣以後,變成中陰身,在人道中投胎,第一念是由慾念而來男女兩人性行為時,與你有緣的話,雖在千萬里之外,也一樣把你吸過來,就是因為愛欲這一念,就投胎進去了

  然而,是不是都是愛欲的表現進去的呢?不是的,有時候感覺到狂風暴雨,被人家追,有仇人或是魔鬼要抓你,拚命逃,看到一個茅蓬或是一個洞可以躲,一鑽就進去了就如此入胎了。在這情況入胎的,生出來窮苦,或是五官不全。何以會有如此境界?--業報所生。或是感覺天氣晴朗,到了一個風景優美地方,看到一幢建築物,心生喜愛,一進去就入胎了。此因愛欲而入胎,妙不可言。哪怕你男女愛欲都沒有了,只愛我手上這隻表,完了,這一念就是生死根本。或者你喜愛抽煙,到那個時候,看到一支香煙,伸手一拿,進去了。或者你說我什麼都不愛,只愛山水,說不定你就投胎變成猴子,整天就在山上。愛鈔票的,說不定就看到一堆鈔票好高興,也進去了你看我們活著,有多少人為了鈔票自殺、坐牢?一般人為了鈔票忙了一輩子,最後就這樣勞碌而死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鈔票誰不愛?我不要,沒有這回事!清朝才子袁枚說:「不談未必是清流」,倒是一天到晚在這裡面打滾的人有時反而無所謂,一輩子清高的人只是不爆發而已,一爆發出來,比誰都厲害,很多人我不要名不要利,那是你沒有資格要,達不到那個高位,等到你坐上那個位子許多人擁護著你,許多人服侍著你,那種滋味是很舒服、很迷人的,這個時候叫你下來,你就捨不得了。對此真不動心的,世上只有兩個人,一個已經死了,一個還沒出生。錢財不一定指鈔票,我送你一件貴重的東西,別人沒有的稀世珠寶,有錢還買不到,你要不要?一定要。人就是玩這一套,是不是?

  貪欲是多方面的,例如欣賞藝術品、欣賞字畫,也是一種貪欲,像我自己喜愛讀書,也是貪欲,說不定將來看到書就投胎進去了。請大家千萬注意!一切貪欲都是生死輪回的根本,你看圓覺經」說:「種種恩愛貪欲」,種種包含的范圍太廣、太大了,要細心體會。

  諸位年輕同學很喜歡讚歎愛情,而覺得欲則是墮落的。天主教基督教的聖經里提到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他們兩位本來極純潔而善良,由於受到蛇(魔鬼)的誘惑,吃了蘋果,因此有了煩惱,生育了人類。我們姑且不論這個說明人種來源故事是對是錯,透過這個故事的描述,表達了「欲」是人類痛苦煩惱的根本。

  我們所生存的欲界乃是以欲為根本;到了色界,則偏重於愛;到了無色界,則升華為情。宇宙中的三界眾生都在情、愛、欲的困擾中。古人有首詩說得極好:

  「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

  如果沒有情愛則不會到這個世界上來做人,只要有嗜好終究是生活的拖累。上次我們也提到過嗜好就是愛,佛經在這里則說明此乃輪回之根本。

  學佛修道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非常困難!其根本問題就是情、愛、欲難分難解。據我所了解,一般的宗教及其修行方法對於這個問題,除了逃避和壓抑,別無方法。曾經有位學者,在幾十年前,寄來一篇討論人類性慾的論文,要我加以評論。他提出「性無罪」,就是說性慾身無罪,我不隨便表示意見,此事必須加以分析,此欲若屬於生理自然的變化,例如嬰兒少年人的陽舉現象這是生理的荷爾蒙變化,沒有加上人為的慾念,我問他所謂的「性無罪」是不是指這一部分?他說是這個意思。其實這個問題很難下定論,在佛學上講,不稱為罪,而叫作「業」。業是一股力量這股力量屬於無記之業,沒有加上自己主觀意識作用,屬於莫名其妙的懵懂狀態

  又如青少年的問題,每個人到了幾十歲這個階段煩惱特別多,如同「西廂記」上所說的「無故尋愁覓根」,莫名其妙地覺得任何事情都不對勁,看到花落下來,也要傷心掉眼淚,「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閑愁萬種」這四個字真用絕了,你說人生什麼呢?說不出道理,沒有理由,定不出名稱來,叫作「閑愁」,此閑愁還不只一種,有萬種。「無語怨東風」,什麼東西看不順眼,連東風也要埋怨,這種情緒其實也是由愛欲來的。

  佛告訴我們必須解決這愛欲的問題,才能成佛。至於如何去了愛欲方法,雖未明講,但在經典中卻仍有跡可尋。一般宗教指出「欲」的罪過,而人類在認其為罪,在無可奈何的尷尬下,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結果,都被老虎掉了

  佛教有個故事有一位和尚找不到一個適合修道的傳人,因為一般人都被世間污染得太厲害了,因此,他到孤兒去找個幼兒,帶上山去撫養。這個小孩長到幾十歲後,什麼事情不懂。老和尚什麼都不教他,只管穿衣吃飯而已。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了,剛好他的一位道友上山來探望,看到小和尚事事無知,連一般待人接物禮貌不懂,於是就教他如何問訊、行禮等等。等到老和尚回來,發現有異,問明原因,唉!氣死人了,花了十幾年的心血,就是要將他養成猶如白紙般的純凈,結果,被那傢伙教壞了。既然如此,就帶他下山去走走吧!下山之前,特別吩咐他要小心一樣叫老虎動物長得跟你我差不多,頭髮長長地在頭上做個髻,看到這種東西不可以多看。吩咐完後,就帶小和尚下山到城市裡逛,逛了幾天,回到山上。老和尚就問,看了那麼多稀奇新鮮的東西什麼東西最可愛最好看?小和尚師父啊!看來看去,還是老虎最可愛。

  這個故事說明了人性的根本問題,屬於生理?屬於心理?不是那麼簡單要了這個問題,必須研究所有佛教經典,包括密教部分(切忌邪教)。一般修行的人,不論是在家或是出家,在修行過程中,一定會碰上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即使有人解決了欲的問題,但是不要忘了前面所提過的「情」、「愛」與「欲」還是同樣的東西,只是層次不同。沒有欲,那有沒有愛?沒有愛,那有沒有情?不只是對人的愛,對物質以及名利,乃至留戀一花一草一木,皆是如出一轍。所以修「頭陀行」的人,要厭離三界,有句話頭陀不三宿空桑」,以免對這棵樹留情。甚至嚴格說起來,有些修行方式對於親情的愛意都不能有絲毫的沾染,都必須了斷,由此以觀,修行很難很難的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