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輪回的原動力

    圓覺經雲:「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淫慾生死的根本,是輪回的原動力,是障礙佛道的病本,眾生六道輪回,根本的原動力就是情慾所牽纏,眾生要上升與墮落,都被情慾所束縛而不自在;鳩摩羅什舊譯的譯為眾生玄奘大師新譯的譯為有情凡夫三界流浪生死都是情慾伴侶,以情慾歸宿,以情慾生活的資糧,以情慾精神的寄託處,以情慾為人生的規範,所以眾生又翻譯為有情,因此可見有情不能沒有情慾,沒有情慾不是有情,那麼有情一旦沒有情慾的話,生死當下就解脫啦!輪回就消除啦!無奈的就是有都是情慾過活,如膠如漆,越粘越深,難以自拔,有情假使一旦失去了情慾就像去了生命一樣,生活沒有方向,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身心覺得乏昧,失去了情慾比死更痛苦,真是要他的老命,可見有情就是以情慾生活,以情慾為命。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指導引發,是永遠要受情慾的支配而帶來輪回的。

  情慾不清凈的,情慾是束縛的,情慾黑暗的,情慾是暫時的欲樂,情慾痛苦的,情慾是靠不住的,情慾是多變化的,情慾是輪回的,情慾自私的,情慾染污的,情慾是佔有的,情慾是美中不足的,情慾無常的,情慾是幻化不實際的,情慾不是永恆不變的,情慾的缺陷數不盡,說不完,可惜眾生沒有智慧透視情慾真相,因此對情慾充滿了好奇心,產生強烈的迷惑好感,就想去嘗試它,品嘗它,結果粘住了情慾,欲拔不能,眾生為了情慾,因而造了無量的業障,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阱。四十二章經雲:「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情慾生活習慣了,自以為情慾生活正當的,是合法的,是名符其實的,就這樣被情慾所束縛而不自知。眾生最可憐的事,莫過於被情慾所支配,因而動盪不已!心神不能安寧,為了情慾鬧風波,為了情慾傾家盪產,為了情慾走法院訴訟,為了情慾拿刀槍互相砍殺,為了情慾家破人亡,鬧婚變,情慾的缺陷是累累的,諸位呀!情慾的人是無法與佛法相應的;感情越重生死就越深;感情豐富的人,處處留情,處處生死;感情的人是無法解脫生死的,與佛法有一距離

  若想要得到情慾解脫的話,非從情慾下手不可,如何下手呢?就是以智慧來凈化情慾,化情慾大慈大悲。慈的意思是要給予眾生快樂,悲是要拔眾生苦難。比方觀世音菩薩,在眾生的心目中,是一位具有相當濃厚宗教情操的聖人,他所表現的行為價值,是眾生有目共睹的,所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能夠為眾生解決一切苦厄,對眾生平等的普度,不分種族貴賤,皮膚不分黃、白、紅、黑一律平等拔救,到處尋聲救苦,以他具有的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廣大神通,能夠在十方世界自在出入,而廣度一切眾生,稟持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胸襟,慈眼視眾生眾生有苦有難,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那麼觀世音菩薩不論遠近,即時能影現在眾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應救度。妙法蓮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無盡意菩薩問佛:「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就是表現出菩薩深深的具有無神通力,與無量慈悲心的見證。

  菩薩大慈大悲精神從何而來呢?就是從情慾凈化而來,以大智慧化導感情大慈大悲,化小我為大我,以獨善其身化為兼善天下,以個人觀感化為整體的觀感,處處都是眾生著想,眾生苦難就是菩薩苦難眾生快樂就是菩薩快樂,沒有彼此自他對立的分別,一律平等相待,打成一片,這是菩薩具有無量劫修行的風范;菩薩能以智慧慈悲用得恰恰好處圓融無礙,度化眾生的悲願是盡未來際的,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也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眾生需要什麼!菩薩就能眾生的需要如願以償,眾生需要腦袋,菩薩可以腦袋給眾生;眾生需要身軀手腳,菩薩以身軀手腳給予眾生;眾生需要金錢寶物菩薩可以金錢寶物給予眾生;眾生身心恐怖不得安寧,菩薩會施大無畏精神,給予眾生免得恐怖不安;眾生需要佛法得以解脫菩薩可以為眾生演說佛法,讓眾生得到佛法的滋潤,以得到究竟解脫菩薩度化眾生能觀機逗教,眾生需要菩薩以何等身分來救度他,菩薩就有大智大悲神通力,示現眾生所需要的身分來救度。菩薩具有的智慧慈悲完全奉獻在眾生中,這種精神,這種美德,是貫串三世永無止盡的,突破空間地域觀念華嚴經雲:「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菩薩全部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做入世救濟的工作這是可讚歎的,可歌可詠的。諸位呀!人生價值不在於自己佔有多少,而是在於自己奉獻之多少!菩薩的行為表現,就是具有這種美德,為六道眾生心目中的風范。

  慈悲又含育有解脫的意思,慈悲是經過智慧凈化而來的,慈悲是無染污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真理的,慈悲光明的,慈悲不受輪回的,慈悲是無自私的、慈悲是奉獻犧牲的,慈悲永恆不變的,慈悲快樂的,慈悲清涼自在的,慈悲是無缺陷的,慈悲柔和中道的,慈悲智慧自然的流露,沒有裝作、表現自然的,能夠如此才能堪稱菩薩的大慈悲心。觀無量壽經雲:「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所以我們學佛的同道,修行目標,終了是為了成就佛道,既然是為了成就佛道,就應該學習菩薩的大慈悲心成就慈悲心圓滿慈悲心,絕對不能舍離慈悲心學佛一旦舍離慈悲心,是無法成就佛道的。

  學佛的人要發大慈悲心,也唯有發大慈悲心,才能與佛道相應,因而圓滿佛道。相反的,若是想要成就佛道而不發大慈悲心,欲證成佛果者,無有是處。學佛人不可以用感情心來學佛,用感情的心學佛,會帶來困優,不但成不了佛,反而墮落生死陷阱學佛要節制感情,不要濫用感情,同時要凈化感情感情生死枷鎖感情束縛我們在六道流浪不停,感情的本質就是染污心在作怪,染污心就是淫慾心的演化而成,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要染污自性,不要染污自性就不要有淫慾心,不要有淫慾心就要斷淫慾心,淫慾心不斷,塵不可出,眾生就是無法斷淫慾心,被淫慾心支配,搞得頭暈腦脹,身不由己,所以流浪生死。諸位呀!要斷淫慾心,就要下很大的勇氣與魄力,有些人為了要斷淫慾心,發誓不再犯,結果欲心暴發又犯了,天天都在佛前懺悔自己業障深重,天天發誓,天天犯,又天天懺悔這就眾生的本事,佛菩薩在旁邊看了之後,真是束手無策,想要救度也無法幫忙。根本要斷淫慾心,要證果之後淫慾心才能斷,凡夫是有淫慾心的,凡夫尚未證果,而說沒有淫慾心,這是妄語,自欺欺人。

  二十年以前我曾經請問過一位很虔誠的老居士年齡已經有八十五歲的高齡,一生當中,都是一心一意的老實學佛,精通佛法,嚴持戒律念佛參禪從未間斷,早晚安排的功課都是精進努力而做,我問:「請問老居士,自從您學佛以來,已經有五十年以上之久,我也佛教徒,如今很誠懇的敢請問老居士您一件問題,不知老居士介意否?」老居士點點頭說:「有問題請問,無妨,無妨!」我問:「淫慾心是生死的根本,淫慾不斷是無法超越生死輪回的,請問老居士學佛以來已經五十年以上了,日夜精進學佛,到目前為止,不知老居士淫慾心斷了沒有?」老居士答:「年青人啊!年青人!我學佛以來已經五十年以上了,五十年當中從來都沒有參與淫慾之樂,一心學佛,如今淫慾心亦然存在,只是伏住淫慾心,尚未斷了,淫慾心是累生累劫俱來,我的年紀一大把,見女色還是會起淫慾心,我的菩提道念堅固能把淫慾心伏住,令不生淫慾心而已!年青人啊!淫慾心是生死輪回的根本,佛說的話一點也沒錯,謹慎莫放逸!努力吧!年青人!」我說:「感謝老居士苦口婆心的教導開示,我會牢記在心裡的,終生難忘。」

  淫慾心是難調難伏的,中外古今有多少君王將領,多少英雄豪傑都被淫慾心所考倒,對淫慾心束手無策,導致國家滅亡,甚至傾家盪產,家破人亡,身敗名裂,因此對淫慾心要勇猛的下功夫,來減輕沖淡它,最後解脫淫慾心。佛門中教導我們對淫慾心時常作不凈觀,骷髏觀,因而對慾望能遠離執著不生愛染。甚至以智慧觀照淫慾心,了知是緣生無性,淫慾心也是幻化無常,如幻如化,無有自性可得,見空性破執著,以達到自性自在解脫淫慾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