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過錯被人家誤會、毀謗、侮辱,你的子孫會很發達!

uploads/content/2022/june/119f7e58133ace34d21df8e23a8cbedf.jpg" />

  清朝蘇州孝廉曹錦濤,醫術高明,無論什麼疑難雜症,都能妙手回春。

  一天他剛要出門,一個女人跪倒在他家門口,哭著哀求:「先生行行好吧!替我姑姑看病。

  我們家窮,實在請不起別的醫生,聽說先生慈悲心腸,您一定肯屈駕上門醫治的。」

  曹公立刻前往救治。

  不料他看病結束離開後,病人發現枕頭底下藏著的五兩白銀不見了,懷疑被他偷走了

  那女人上門興師問罪,曹公二話沒說,拿出五兩銀子給了她。

  回去後,姑姑銀子找到了。女人很難為情,趕回來送還銀子並賠罪,同時她不解地問:「先生既然是被冤枉的,何苦還說自己偷了銀子?」

  曹公說:「我一心希望你姑姑的病快好,要是不承認,她一定急得病上加病,甚至再也無法醫治。

  我只求你姑姑病體康復,不怕別人說我偷錢。」

  這一片忠厚之心感人肺腑。

  曹公所生的三個兒子長子為御醫,活到八十多,家境殷實;次子當了翰林,官一直做到藩台;三子也是翰林,精通經史,著書立人;孫輩乃至曾孫輩,人才濟濟,門庭顯赫。

uploads/content/2022/june/2e89d7a02898446be5140eb10bc0c81e.jpg" />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關系問題。

  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行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真的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頓時感到恍然大悟

  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啊。

uploads/content/2022/june/52cc534aac31fbc8912c76e7126689a6.jpg" />

  師長曾經有一段話教誨我們,「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

  你看我們只是念著歲歲平安,事事如意這是果報你沒種因,怎麼得果?

  所以諸惡莫作,才能歲歲平安,眾善奉行,不斷的行善,你種下去的都是善的種子,你往後的人生開的都是善果,所以年年如意

  雲谷禪師這麼反問,了凡先生畢竟也讀過古書,都知道要多多反省自己,他思考了一下回答,他說我本來福氣就比較薄,又不懂得積功累德,個性又很急躁,度量又不大,甚至於還拿著自己的才華去輕視別人、去欺負別人,甚至於去揶揄他人。

  所以從這里我們就了解到,人的福分在哪裡流得最厲害?

  口業。

  所以《無量壽經》才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uploads/content/2022/june/e022d322fe2bd24955b03827e7ad1cbf.jpg" />

  要知道,當別人有苦難的時候,如果用一種刻薄的心去對待別人,自身最終也會擁有刻薄的命運

  這不是詛咒,因為性格決定命運

  在中國文化中,說話講究要留口德。

  因為比起我們的行為,口是最不容易受人控制,而且最容易傷人、最容易犯錯的。

uploads/content/2022/june/5110ddb021bf4b1a7ac08c818453aee3.jpg"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