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01

  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

  上次講到楞伽經》心量與非心量的問題。佛學有一個『無量無邊』的名詞,無量無邊是沒有邊際、沒有度數。一般而言,物理世界形而下的任何東西都有度數、邊際,唯有此心——形而上之體是沒有邊際、沒有度量的。不過,這麼一說,大家可能又只認為無量無邊是指形而上的本體而言,其實當心的本體作用時,唯識學者出了三量的說法,即現量、比量、非量。簡單說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也有說『法界』的),就是阿賴耶識體、相、用的現量境界亦無邊際。而人類知識,不論宗教哲學都屬於比量的范圍。其實『比量』一詞也是人類習慣性的認識。比量的范圍是有限度、非究竟的,譬如人世間的善與惡、是與非、好與壞、美與丑、對與不對等等,都是相對性的比量。我們打坐覺得空,還是意識的比量,是有限度、非究竟的。那麼超過比量范圍以外的各種幻想精神病、心理病態所呈現的境界,乃至打坐時看到光、看到神、看到鬼各種心理上的現象境界,都屬於非量。這個境界更是短暫、慮幻、非究竟。

  本體現象作用是三量范圍的分類。而普通所講的無量無邊呢?一般學佛觀念都認為悟道的『空』是無量無邊,好像一般的解釋都是如此。我說好像也許有些方面沒有看到,如果作此解釋,認為心性之體是無量無邊,而心性作用屬比量、非量,是有限度的,這個觀念是對佛學非常嚴重的錯誤認識。大家必須了解佛經的一個道理成了道的諸佛菩薩智慧功德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相反地說,一切眾生業力也不可思議,也無量無邊。以中國文化易經陰陽道理來講,當太陽出來,其光普照無邊,不可思議;但當太陽下山,黑暗無所不在,也是無量無邊。因此,世界上一切眾生業力所造人世間種種情形,其業力所造也是無量無邊。換句話說,比量、非量的范圍也是無量無邊的。這一希望大家好學深思、多研究,把佛學道理參透!因此,一個人想學佛修持,轉凡夫聖人,到成佛境界,要下多大的功夫才能轉得了!這兩個力量是同等的。

  接著本文又引用佛經最大的一部經——《華嚴經》。學佛的人都知道一句話:『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即言其包羅萬象思想之淵博、開闊不可想像我也經常提醒各位注意,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學,大而言之,看這個人生是灰色、悲觀的;看這個世界是悲慘、不好的,趕快走,到另外一外世界。另外一個世界我們沒去過,不過因為我們沒去過,不知道好不好,不過因為沒去過,總覺得好一點吧!唯有《華嚴經》則不然,看這宇宙一切善、惡、美、丑等等無非是華嚴世界,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所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如何轉成這樣一個境界,是你心量轉的問題,華嚴就是這個道理

  黑暗光明的口袋裡

  如《華嚴經》雲:『菩薩住是不思議即非心量,於中思議不可盡,即是心量,以二相即奪故,思與非思俱寂滅。』

  這一段叫我們先認識自己心性體、相、用的道理而引出佛經的原文。《華嚴經》說,大菩薩們、有道的成就者,住在一不可思議境界里,這不可思議是『非心量』,不是我們心量的思想范圍可以達到的。換句話說,不是比量、非量的范圍所能推測那個本體境界

  『於中思議不可盡,即是心量』,相反地,你用意識、用思想來推測無量無邊的境界功能究竟到什麼程度是不可知的、說不完的。拿宇宙數理的道理來講,是數也數不完的。但這個數不盡的功能實際上沒有離開心量的范圍。換句話說,你想把心量的范圍研究、計算完,是白費精神,因為知道心量的大小這個本身就是心量的作用,心量的現量作用。等於我們自己看不見自己的鼻子有多大?眼睛是什麼樣子?這也跟人的學問修養一樣,人對自己的行為態度並不察覺,當自己瞪眼看人時,只看到別人的討厭,沒有發現自己更討厭。因此以心這個有量的東西求非量是做不到的,所以叫不可思議

  『以二相即奪故』,思議與不可思議兩種現象互相淩奪。到了不思時就空了,當你空的時候本來不可思議你真要想,是想不完的,想不完的那個空你想不出來嘛!想出來的不是空!所以當你有想時,絕對不會是空,空時絕對不會想。此二相彼此在侵奪,當光明來時沒有黑暗,拿理論來講,黑暗光明的口袋裡,看不見了;當黑暗來時沒有光明光明黑暗的口袋中,黑暗光明二者相互侵奪。

  『思與非思俱寂滅』可思議與不可思議觀察清楚了,本來是寂滅的。寂滅的梵文涅槃涅槃不是死、滅,而是清凈圓明、常樂我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