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草人:《楞嚴經》簡言(5)

  (十)在法會將要結束時,佛無問自說,告訴與會眾修習禪定中將會出現的種種魔境,詳細論述了五十種禪定中的陰魔及其破除法門

  這裡所謂的「魔」,主要是指修行者的「心魔」,即由內心的種種貪嗔痴習氣引發,而出現於外的魔境。所以說「心魔」實質是出於妄想、分別、貪著,而本經所說「五十陰魔」就是代表修行者的種種妄想、貪著和不正見。這「五十陰魔」,就是指修習禪定過程中,色、受、想、行、識等五陰(亦稱五蘊)各自出現的十種魔境。

  1、佛說,修習禪定,首先是破色陰(陰,是覆蔽的意思)。在禪定中,當色陰將盡未盡時,只因眾生妄認四大為身,則內外塵相互相交織而遂成質礙,但此時由於研參妙明覺性,隨著觀照功夫深入,則四大虛融,互不交織,頃刻間身無障礙能出來,如行虛空;或見自身光明內徹,身形虛融;或內發光明,洞徹於外,見一切有情都化為如來;或因抑按妄念定力作用過大,忽見十方虛空呈現七寶艷色;或忽於暗室中見種種有情無情物;或因觀照功深,內身外境虛融,忽然四肢如草木而無覺察,得純一覺性而妄身;或因凈心觀照功深至極,忽見十方山河成佛凈土光明情景遍滿,諸佛遍滿虛空界;或忽於中夜聽到遠方市井街巷的人們及親族眷屬的說話聲,等等。

  在色陰將盡未盡時,有人會出現十種魔境,以上就是通常會出現的境界。佛告訴阿難說,在陰魔破滅前,凡出現的這些禪修境界,只是暫得境界都不聖者所證境界。這時,如果誤認為已經是聖者所證境界就會遭到群邪惑害;如果沒有認為已得聖者所證境界,這還是好的境界,禪修會繼續進步。佛說,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所出現的境界都是色陰將破而未破之時正定禪觀與習氣妄想兩種用心交互作用而顯現的境界;逢此暫現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證聖位。

  2、佛說,在色陰已盡,受陰未盡禪定中,得大光明而現出一種虛明的境界,一時激動,忽然於生起勇猛心,志在頓齊諸佛;或在出現虛明的境界時,修習沒有新證境,忽然心生枯渴,將心沉憶不散,以為這樣會有所得;或在出現虛明的境界時,慧力蓋過定力,謂心即是佛,謂佛性本來具足,己身疑是盧舍佛,以得少為足,又生起大我慢心;或在出現虛明的境界時,破受陰未得新證,又自生前路艱險怖畏之感,忽然生起無盡憂慮,而失去智慧觀照方便;或在出現虛明的境界時,因慧悟而獲得輕安清凈境界,忽然身心隨順自在,自稱已成聖果得大自在;或在出現虛明的境界時,於明悟境界中悟得虛明性空之理,而心忽然歸向永滅之境妄言無因無果,斷空之心現前而起斷滅見解;或在出現虛明的境界時,耽迷於虛明之境心中忽然產生無限愛念,愛極情動,便成貪欲,等等。

  在受陰將盡未盡時,有人會出現十種魔境,以上就是通常會出現的境界。佛告訴阿難說,在陰魔破滅前,凡出現的這些禪修境界都不聖者所證境界。這時,如果誤認為已經是聖者所證境界,陰魔就會進入修行者心腑之中;如果覺了而不迷執,久之此陰魔自然消退,禪修會繼續進步。佛說,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所出現的境界都是受陰將破而未破之時正定禪觀與習氣妄想兩種用心交互作用而顯現的境界;逢此暫現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證聖位。

  3、佛說,受陰已盡,正受虛妙,不再被受陰邪慮所惑,圓通妙定得以發明,心可離身無障礙,而見聞周遍,但想陰未盡。如果在想陰未盡禪定中,忽起一念貪著,愛著圓明境界而銳意觀思,貪求善巧方便;或貪求神通;或心愛懸遠感應,貪求冥感;或心愛窮極深入禪寂,貪求靜謐;或心愛宿命知見,貪求宿命;或心愛進入滅色歸空之境,貪求深空境界;或心愛長壽,貪求永世壽歲,等等,陰魔就會來惱亂修行者。應當預先覺知此等魔事,不起貪著念;如果迷惑不知,就會輪迴而入無間地獄

  佛說,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所出現的境界都是想陰將破而未破之時正定禪觀與習氣妄想兩種用心交互作用而顯現的境界;逢此暫現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證聖位。

  4、佛說,想陰已破,正心凝定,覺照常明,不遭邪慮,十類陰魔難以入侵;但行陰未盡,故生滅根元顯露。修行者禪定中窮究十二類眾生生死根本,觀彼行陰幽隱輕清擾動,並圓遍觀察十二類眾生之擾動根元,便生起計度心,妄計此行陰的不生滅性為遍常;或計度行陰之常流為恆常性,而將已破盡的色、受、想三陰為無常;或計度色、受、想諸陰雖已滅除,但死後還會再次生起,即認為五陰死後有相;或計度色、受、想、行四陰之質體既然定中皆無相可得,那麼死後理當無相,於是認為色受想行四陰於生前死後無相,那麼涅槃因果等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皆為空,究竟歸於斷滅;或計度色、受、想三陰之前為有,但滅除後為非有,那麼行陰也是這樣,而死後都非有相、非無相,所以一切法之性都是遷變淆訛,有亦非有、無亦非無,即死後非有非無,未來後際昏懵,無有道理可言;或計度人、天眾生死後另有存在處,恆常不滅,且分別將五處天誤認為最究竟涅槃處,等等。如此計度,必將墮入外道邪見,從而迷失了菩提真性

  佛說,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所出現的境界,都是在想陰已破,行陰顯露之際,定慧與妄計兩種用心交互作用而顯現的邪見悟解;逢此暫現境界,不能迷昧而妄言已證聖位。

  5、佛說窮盡行陰而達於空,識陰顯現,於第八識返本還元,這時第七識遷流生滅行相雖已滅除,但寂滅精妙的識陰之體仍未圓滿。如果將此識陰妄立為真常因,將所證得之心妄立為所歸之究竟極果;或將所歸覽之圓元識體當作自體,觀識忘身,遂見盡虛空界十二類眾生皆從我身一類流出;或將所歸托之圓元識體覺為有所究竟歸處,且自疑身心是從此識體流出,十方虛空都是此識生起;或認為此知體識陰,其知圓遍一切法,即認為十方世界一切草木皆為有情,其知覺與人無異;或認為四大群塵是造作萬物的本因,以此妄解四大為常住;或認為十二類眾生皆以識陰為受命根元,將識陰妄計為圓滿常住,故能生起堅固色身使之常住,長生不老;或在圓融清凈、覺明之觀境中,發心研參深妙之悟,並立此妙悟之境為究竟涅槃而不再求無上菩提,與不肯趣向大乘的緣覺、獨覺者成為伴侶,等等,那就迷失了佛菩薩真性,或生於外道種類中,或與涅槃城背道,永閉化城,不達寶所。

  佛說,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所出現的境界是在識陰將破而未破之際,用心不正,然而正心妄念交互作用而產生的謬執之境。逢此妄執境界現前,不能迷昧而妄言圓滿具足無上菩提

  以上是佛所教導的五陰辨魔法門佛說先前無數如來都因此法門而破內外魔境,心得開悟成就無上菩提。識陰若除盡,你現前六根即得融通互用,從根根互用中,即能進入菩薩之圓明精覺妙心,其證悟境界則如同凈琉璃內含著寶月,內外明徹,法界一味。這樣就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直至超越菩薩所行金剛十地及等覺圓明,直入如來庄嚴海,圓滿菩提真性,歸於無所得之一真法界

  佛最後告訴阿難說:精真妙明的本覺真心,本來是圓滿清凈的,本來沒有有情生死以及業惑的塵垢,甚至虛空世界也沒有留礙於其中,而這些都是因為自心妄想才得以生起。此五陰法元,是本覺妙明真精中一念妄動,遂生發了諸器世間有情世間五陰之根本生因,同為妄想,但有五種妄想差別,即色陰為堅固妄想、受陰為虛明妄想、想陰為融通妄想、行陰為幽隱妄想、識陰為虛無妄想等。比如你的身體,首先是因父母愛欲妄想發生後,加上你(於中陰身時)欲愛妄想生起與你父母妄想會合,才使神識入胎而傳續命根;如果你沒有欲愛妄想生起就不會與父母妄想會合,也就沒有傳續命根的事發生。(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