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然博士:我應該怎樣聽經學佛?

問:

自從學佛三年,我覺得自己好了,最近我少去聽經了,因為我想多些時間家中,並在生活中實踐,消化一下我所學的佛理。然而,我在家中卻很辛苦,老公只識得百無聊賴坐在廳中看電視我覺得他有很遠距離。若果我還時常去聽經學佛,那麼,我們的差距將會愈來愈大,故此我寧願減少去佛學會。我想直到我覺有問題不能解決,再多回去聽經學佛吧。不知你同不同意我的打算?

陳沛然博士答:

生命境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自己學佛而進步了,由此而覺得與丈夫思想距離,故此寧願留在家中,不希望大家距離愈來愈遠。

然而,這樣做法,並非良策。每人都需要自己面對自己,你走學佛之路,最終來說,也是你自己成佛;並不因為你成佛而「帶挈」你丈夫成佛成佛之事生命圓滿與否,全仗個人自己的努力

丈夫沒有走學佛之路生命境界沒有提升,難道因此你自己便不再上進,以遷就他?當然不是!那麼,你自己之繼續上進,是否會令大家的距離愈大?此則視乎你自己不懂做人,須看你是否悲智雙運?

自己生命境界升進了,不沉迷於世俗之消遣娛樂,此本來是值得慶賀的。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運用智慧,以日常之消遣娛樂作為教化救度之工具,由此達成與丈夫溝通之渠道,體會他的所思所想,然後以佛法智慧來轉化他,令他提升境界,乃至接引他,鼓勵他一同到道場聽聞熏習正法。這樣才是正路。

你的問題在於自己生命境界上進了,反過來完全排斥世俗現實,此則是缺乏了徹入現實世界智慧唯識宗建立「十八種現觀智」(見《顯揚聖教論》卷十七),便是教導眾生要有容納世俗人的胸襟,以便接引和提升未上進眾生。希望表中之各種生活智能你有啟發

唯識宗之十八種現觀智

(面對現實生活而顯現出來之生活處世智慧)

分類標准

十八種現觀智

一、 由學習至實踐之過而生起的智慧

1.聞所生

2.思所生

3.修所生

4.順決擇分智

二、 入道之循序漸進過程中有不同階段智慧

1.見道智

2.修道智

3.究竟智

三、 透徹體證現實理想相即的智慧

1.不善清凈世俗

2.善清凈世俗

3.勝義智

4.不善清凈行有分別智

5.善清凈行有分別智

6.善清凈行無分別智

四、 成就事功的智慧

1.成所作前行智

2.成所作

3.成所作後智

五、 生命境界提升的智慧

1.聲聞等智

2.菩薩等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