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明居士:精神分析-1(治癒心理疾病的秘訣)

  本篇文章即將獻給那些在心靈痛苦泥潭中掙扎的,以及對心理學十分感興趣的人們。
  人體中最脆弱的器官不是心臟、不是眼珠,而是心靈心靈就像玻璃,僅僅一句嘲諷,就可將之瞬間「擊碎」,讓我們「流血」——感受到憤怒委屈、無助、痛苦、自責、憂傷和焦慮
  為什麼我們會害羞?為什麼又會經常不自信?為什麼在你的腦中有時會浮現出不切實際的,或者讓你自己都感到臉紅、無地自容,甚至寧願死去也不願意去實現的念頭
  為什麼有人會在明知不合理的情況下腦中卻重復出現某一個觀念或「強迫自己」重復作出某一動作、以及某一行為呢?(這被稱為強迫症)
  為什麼一個對別人來說是可愛的、無害的、可以從容面對的事物,而當有人面對他時卻總是經常表現出浮躁不安、膽戰心驚、焦慮恐懼、甚至被嚇得徹夜難眠呢?(這被稱為恐懼症)
  為什麼有些人會在幾年,甚至幾十年中一直生活抑鬱狀態中?為什麼你會時常感到郁悶和覺得生無樂趣呢?為什麼有人會經常出現神經緊張、心跳加速、冒虛汗等等心身症狀?
  如何改變你的想法?如何讓自己更健康快樂生活起來?如何將自己從心靈痛苦的泥潭中解救出來?到底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到底說了些什麼?到底心理學有多麼神奇和神秘?到底什麼是潛意識?潛意識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思想和行為的?如何給自己輸入一個健康的潛意識?如何進入到他人的潛意識中與之對話?如何在他人的潛意識中植入一個暗示?如何激發出自己強大的潛意識力量
  本文將以近一百年以來世界心理科學已經發展成熟的理論為基礎,將以上問題細致地切出來。本文章意義在於:
  1.給不幸染上心理疾病者一個切實有效的解除心理痛苦方法
  2.讓從未接觸過心理學的人,通過本篇文章,從實用角度,對心理科學有一個概括性的和十分清晰的認識。
  3.讓任何讀過本篇文章者,就如同接種上了預防「心理疾病的疫苗」。可以讓自己在未來生活中,避免染上諸如「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等等心理方面的問題。讓人們更快樂生活下去。
  下面,在論述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重要概念:知道不等於理解。
  
  第一節:知道不等於理解。知道只是「知道」,而「理解」則是另外一回事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愛好者很欽佩我對心理學的研究,在一次「問答事件」後,便對我「不再欽佩」了。當時她問我的問題是:「什麼是人格?」我回答說:「最簡單地說,人格是一個人各種小習慣的總和」。然後她「義正言辭」地糾正道:「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她說出了詞典中標準答案,而我當時「啞口無言!」為什麼我會啞口無言呢?原因如下:
  第一、我曾經在理解什麼是暗示時,拿著一塊磚頭問別人(後被視為「瘋顛人」):「它暗示著什麼?」。而只有在我用了兩年時間去深入學習了心理學、生理學和腦神經科學後,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暗示以及潛意識到底是個什麼。
  第二、我曾經用了五分鐘時間讀了一篇關於神經網路是以全息方式存儲信息概念,然而我卻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去理解它。
  例如:曾經為了理解這個概念,我將十幾個滴答著水的吊瓶掛在一個盛滿水的翻轉過來的大鋁鍋蓋中——造了一個「人工湖面」,通過觀察水波打在「湖面」上形成的漣漪之間發生的干涉效應去理解「全息效應」。然後以此理解為基礎再進一步去理解動作電位在大腦神經網路中傳遞擴散的全息模式。
  這個理解過程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想與腦神經系統處理信息方式認知方式等聯繫理解起來則是非常復雜的事情。例如:為了能夠將這種全息概念神經網路處理信息方式聯繫起來,也為了能夠將這個概念在我的腦中,我經常不斷反覆看(記住:反覆導致有效,就像磨刀一樣)科教片中有關「動作電位在神經網路中擴散的模擬動畫」。有一次在觀看中,我臨時要出去辦事,結果在我出門的時候,故意把影碟機設置到重復播放的模式,這樣,雖然我不電視機旁,但這個影片卻不斷地重復播放著。而這種「空放」的效果是,我雖然在路上,但是在我的大腦中卻猶如正在電視機旁觀看著一樣,我的腦中也在「重復播放」著,這讓我能在此期間一直思考影片中所播放的內容(如果你達到痴迷的研究狀態就會理解這種「怪異行為」)。
  我在那年的春天設置了這個能夠產生水波干涉效應的裝置,而當我把它拆除的時候,水面上已經開始結冰了。在這期間,我一直思考著當我的每個感覺細胞所激發出的動作電位,在「滴落到」腦神經網路中的「池塘」中時所引發出的「全息效應」,以及我們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是如何從腦海中「全息」地湧現出來的。
  在這里我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知道不等於理解。二者之間的差別就猶如「在地圖上看大海」和「到大海里游泳」一樣。而本文不是像某些有關心理學的書籍那樣對心理學理論的羅列和整理(假設本文只談理論,那麼你只需要去一本心理學詞典》就可以了,而且非常準確),本文不談標準理論,但是是以對心理學標準理論的實踐性理解為基礎,以最清晰和實用的方式,將對心理科學理論的應用和治療方式呈現給大家。
  更清楚地說,本文不是對心理學名詞的解釋,而是對心理學名詞的應用。如果你能夠對心理學名詞有了最深入的理解和領悟,那麼你應用起來就會遊刃有餘和應用於「無形」——即不會按照有形的名詞標準答案去運用。
  因此,我當時啞口無言的原因簡單,我是從「理解層面」而說,而她所說的為「知道層面」的答案。而要想說服她是非困難的。因為她不理解心理學。而要想讓她理解,不是幾句話或幾篇文章就可以的。這需要她自己去作出努力學習和深入思考。
  另外反過來說,假設現在讓我去編纂詞典去定人格全息的話,我會按照你現在在詞典中找到的標準答案去定義。原因是,如果要定義一個事物必須要採取高度的「概括」。而要想理解這一事物,就必須要超越這種概括,深入到極其細微之處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位朋友並沒有犯錯,只是她不懂得一種道理而已。什麼道理呢?就是「知道不等於理解」。例如:如果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只限於「知道」的層面,那麼這種認識只能是浮於表面的。而浮於表面的東西往往具有「欺騙性」。只有理解才可以達到認識事物的「超境界」——即超越「知道」層面境界。物理學家維斯可夫形象地表達了這種境界他說:「事物都在霧中,而突然你看出一個連結來。它表達了深深在你心底的錯綜復雜;這錯綜復雜把一直都在內心東西連結起來,而這些內心東西以前從未被連結起來過。」(我曾經對三位講師解釋維斯可夫說這句話的意思,然而講一個多小時後,對方還是認為這句話「很一般」,這讓我再次無語!)
  第二節:心理學研究的層面與取向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能夠治癒和學會治癒心理疾病你必須要對心理科學基本概念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下面即對這一點作出簡單說明。
  1.為什麼會有心理學
  如同是先有了感冒才研究出了感冒葯一樣,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心理學」,是因為人們需要一種「心靈藥物」來治癒心理疾病而逐步被創建出來的。不同於人類生理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已經擁有的五千年的歷史,由於心理疾病的隱秘性,只有在一百多年以前,人類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以後,才開始真正重視人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學》真正的誕生歷史也只有一百多年。就像是從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起飛到今天的宇宙飛船升天的時間跨度不過才一百年一樣,雖然時間很短,但心理學的發展速度卻很快。
  2.層面與取向
  一百年來,心理科學發展過程總計從兩個層面進行了三種取向的研究。什麼是兩個層面三種取向?
  以電腦為喻:電腦分為軟體程序和硬體系統兩個層面電腦的軟體就是程序(遊戲程序)和影像;硬體系統就是數以千萬計的電子元件及其間傳輸著的微電流。我們永遠無法從電腦的硬體系統中看到一個遊戲影像。但是,所有的程序影像畫面都是由這些硬體系統運行所「創造」出來的。電腦之所以叫「電腦是因為它的工作原理(信息處理機制)與人腦相仿,所以反過來說,人腦也是如此情況,即,人腦也分為硬體系統和軟體程序。人腦的軟體程序就是精神思想,而硬體就是神經細胞神經網路動作電位。
  相對於人腦來說,如果沒有神經細胞之間的微電流的傳輸,那麼在本質上,人腦無非與一堆泥土或一公斤蘋果一樣,都不過是一堆原子團塊而已。所以是神經程序的運行突現出了人的「心理」。
  心理科學三種取向的研究是:軟體層面;硬體層面;軟硬兼施層面
  軟體層面的理論:精神分析;盛行時間:20世紀上葉;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硬體層面上的理論:行為主義;盛行時間:20世紀中葉;代表人物:斯金納
  軟硬兼施層面的理論:認知心理學;盛行時間:20世紀60年代——?年;代表人物:至今50年以來,眾多的心理家、腦神經科學家信息科學家
  接下來,將按照心理發展的歷史為主線,即以「第一章:精神分析;第二章:行為主義;第三章:認知心理學」,逐一論述三種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和治療心理疾病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