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為什麼會生氣、發怒?

  為什麼會生氣、發怒?
  言語忍,忿自泯。人為什麼會生氣、發怒?把原因找出來,才能對癥下葯。在哪些情況下人易發怒?沒有形成恭敬心,怠慢他人、傲慢的人,就很容易發怒。所以,要讓孩子不瞋、不怒,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恭敬心。古代的聖哲人對長輩都畢恭畢敬,怎麼可能會脾氣
  還有一個會讓人憤怒、瞋恨的原因,就是嫉妒,見不得別人好。所以,要從小拓寬孩子的心量,讓他能夠時時「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沒有貪心,懂得忍讓,就不容易發脾氣。從小懂得忍讓的孩子,會特別得到疼愛。譬如老師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爭,私底下都會對他們特別的關愛,因為這些孩子懂事。孩子不貪就不會因為「別人有,我沒有」而生氣。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很容易脾氣?因為我幫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視為理所當然。親人沒有做好時,他的脾氣馬上就來了
  有個孩子十幾歲,母親每天都幫他裝好水壺,讓孩子帶著上學,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她給孩子裝水稍微晚了一會兒孩子接過水壺很兇地說:「我遲到都是你害的,拿那麼慢。」他不但該做的事沒有做,別人幫他做反而視為應該,所以父母要謹慎。還有給孩子太多財物,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他會覺得長輩給他錢是理所當然,所以以後你不能滿足他無窮的慾望麻煩了。
  有個孩子脾氣不好父親就跟他說:「你每次發完脾氣,就到後院的木柱子上釘一根釘子。」後來,這個孩子每發一次脾氣就釘一根釘子過了幾天去看,密密麻麻的釘子柱子上面,這才警覺到原來自己的脾氣這麼不好!慢慢他就懂得觀心為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於能保持這種敏感度,發脾氣現象就慢慢減少,最後他終於不再發脾氣了。他的父親又跟他說:「只要你當天沒有發脾氣就在柱子上拔出一根釘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他把釘子都拔掉了。拔完的那天,他很高興地跟父親說:「釘子我都拔完了。」父親帶著他到後院去,問他:「你雖然已經把釘子拔完了,但是這根木柱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不可能,已經千瘡百孔了。
  俗話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我們用刀子在皮膚上劃一下,傷口只要一兩周就能癒合;但是「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用很尖銳的言語對待他人,對他人造成的傷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消除。有沒有聽過因為被別人罵而去自殺的?有!所以,言語比刀更尖利。這位父親就告訴孩子:「雖然你現在不發脾氣了,但是你以前所發的脾氣,已經傷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際關繫上很多的障礙。」我們要明了瞋恚、發怒,對自己、對他都不好。這種事能不能繼續做?不能。知道不能做,就要想辦法來對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