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蔡禮旭老師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所謂言多必失,話確實不可以滔滔不絕。因為你滔滔不絕,很多話還沒有思考清楚就怎麼樣?可能就說出去了。結果一出去就怎麼樣?收不回來。所以夫子才說「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所以言語也要謹慎。在《易經》裡面有提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吉祥的人言語怎麼樣?少,急躁的人言語很多,因為你看一個人滔滔不絕,他的心安不安?不安,很急躁,很沒安全感。當一個人處於這樣的心境很容易說錯話、很容易罪人。那你心亂,俗話說「禍不單行」,那都是心沒有主宰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犯過失,所以心要能靜得下來。當言語少的時候心就比較平和,人心一平和,對於所處的環境、所發生的事就可以明白清楚去觀察、去觀照,就不容易出差錯。
  諸位朋友,不要聽完這一段之後,回去都不講話。該講的時候還是要講。像我從小就很熱心,然後後面再加兩個字「過頭」。所以一看到別人不用功念書,我就霹靂啪喇在旁邊跟他講,他已經聽了頭都快怎麼樣?都快暈了,我們又沒有敏感度,要適可而止。在念高中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有女朋友,我都沒有交女朋友。為什麼?因為那些同學都不喜歡講話,然後臉看起來就很酷。很酷,好像就容易交到女朋友。所以我就開始裝酷也不講話,一天都不要講。結果我想說要堅持一段時間,後來堅持一天以後,我說:還是算了罷!人還是要當自己好。
  當別人真正需要我們一定要盡心儘力去引導他,去規勸他。但是時機不成熟的時候,確實也不要講太多可能會人生煩惱。所以這個進退之間,緣分成熟與否,這也不是用講可以講清楚,還要諸位朋友自己去累積經驗。那可以用夫子一個方法,叫「觀其眸子」,比方說你跟他談《弟子規很重要,然後舉了幾句經文「置冠服,有定位」,這對你孩子做事的能力有直接相關。你這麼一講,他的眼睛放光,發亮了。那你要不要說:好,今天就講五分鐘就好,我回去了。這樣好不好?這樣就沒有隨緣。當緣分成熟,我們可以順勢而為。另外一個人你跟他講了,講了五分鐘,他眼光獃滯,你要不要再講兩個小時?要不要?那就攀緣。所以時時刻刻觀察緣分狀態緣分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假如我們學經文都學成靜態,那就學呆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