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有德有才是上品

  有德有才是上品
  蔡禮旭老師
  「有德有才」,這是我們栽培孩子、栽培學生最好的狀態,有德有才是上品最好的能夠造福社會的人才,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他很老實,他很肯做,只是才華比較低一點,但這沒關系,這個次一點。但是因為他肯學、肯做,他一定可以慢慢把自己的才華提升上來,這個我們不怕。只要他能有中庸」裡面提到的一個精神,他就可以突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一次會沒關系,我們學一百次照樣會。我們現在冷靜來看看現在的孩子,他的性格能不能有這樣的態度?他可能學一次、兩次學不會,他就耍賴,他就不想學了。他這個急躁的態度從哪裡來的?從哪裡學來的?這都要值得我們思考。急躁,身心都有影響,心靈上,可能整個家庭氣氛、社會狀況都很急躁;而身體,可能是他生理機能不大好,靜不下來。最近科學家研究,過動兒只要讓他不要吃防腐劑,不要吃人工色素、人工香料,把這些不好的添加物都把它拿掉,過動的情況降低百分之四十七。但是我們現在父母孩子給他吃什麼?他想吃什麼就買給他吃。那完蛋了,一大垃圾食品吃下去,身心都受創,所以「愛之不以道」,愛護孩子不用正確道理,「適所以害之也」,反而害了孩子
  我們很冷靜來思考一下,應該是踏出社會的時候最需要學,如何經營事業,如何經營家庭,如何經營好人關系那是我們最需要學的時候。結果反而我們大學畢業以後,諸位朋友們,您大學畢業以後,每天維持看書半個小時以上的舉手。好,你看嚴不嚴重?該學的時候沒學,讀書的時候也沒學到該學的。你看,怎麼吃大家沒學過,怎麼講話才能夠讓人與人之間和諧,不會沖突,沒有學過。怎麼樣才能夠把自己家庭事業基礎扎得穩穩的,這些觀念我們吸收的都很少。有開始就不會太晚,我們現在開始好好的學習,「好學近乎智」,好學才有能有真實智慧。而有真實智慧,我們的思想才能導引孩子正確的人方向上;不然帶錯了努力有結果,不會有好結果。我們首先要好學,這樣才能帶孩子好的榜樣
  剛剛提到他有德行,他縱使沒有才華,他可以學習到「中庸」的精神他有恆心、有毅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十次會,我不會沒關系我一把它做到會,縱使一千次我也不會放棄。「果能此道矣」,他有這樣的態度精神,縱使素質比較愚昧,也慢慢會變成聰明;比較軟弱,也會變得堅強。我們再冷靜來看看,我們以前各行各業,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修摩托車的,或者做任何服務社會的這些各行各業的技能,都是師徒制。以前學的時候很認真,一天工作可能十幾個小時,都沒喊累。反而以前的人,學歷很低,但是他有這種毅力,有能屈能伸的精神。現在這行業去學的人多不多?愈來愈少,都吃不了苦,學歷愈來愈高,愈吃不了苦。所以,教育不是看學歷,教育是看他心性是在提升,還是在墮落。當這些孩子拿著大學的學歷,連腰都彎不下去了,這個學歷對他的人生是障礙而不是助力。
  所以,我們培養有德有才,有德無才他也能夠慢慢的好學起來。最怕的是什麼?我們培養的是「無德有才」,這是危險品。諸位朋友們,我們都說現在有恐怖分子,恐怖分子誰生產的?可能是自己家裡人,自己父母生產的,可能是老師生產的。危險品簡稱毒品。教育一定要先德後才,叫德才兼備,品學兼優,你看德都放在最前面。我們也聽到一些情況,像有個父親他是單位的最高的長官,他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男孩,老大男孩,還有個小女孩兩個孩子讀書狀況不大一樣,兒子讀得好,女兒讀得比較差。我們一般會疼哪個孩子?教育孩子不可以偏心,一偏心,偏心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有所喜歡,有所不喜歡,這樣的態度就會直接傳給小孩。我們一看,對兒子較好,因為他成績好,他就會覺得成績好了不起,他就會瞧不起妹妹妹妹被忽略了,她就會比較消極,覺得自己樣樣都得不到疼愛,樣樣都做不好。我們心一偏,不公平不平等了,所造成的都是負面效果。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其實首先都是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這才是根本問題。而不是先把注意力擺在孩子身上,你能做得正,他自然就效法。
  後來這個男孩讀書也讀得好,爸爸把留學的錢幫他準備好,順利的拿個博士學位回來。女孩成績比較不如意,讀個專科就沒有再讀下去了。其實我們要很冷靜來了解,每個人都可以把書念好,只是他的資質起得早或者晚而已,我們對人性要有正確的了解。在《三字經》講到,「人之初,性本善」,「大學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所以,本善、明德的是同一個東西,是人其實都有這個好的本性、好的智慧、德能。但是因為有些執著,有些壞習慣把它障住,去掉這些障礙,人的能力、人的智慧、德能都能夠找的回來。我們為人父母老師的,就是幫孩子找回他的智慧、德能。當然每個孩子速度不一樣,我們都要很有耐心的去幫助、協助他們。
  這個父親看到兒子讀了博士回來,很高興,準備帶著兒子到處走走,你看兒子到國外去讀個名牌大學博士回來。結果還來不及帶出去遊街,他的兒子對著他說爸爸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而你又有很多房子財產你應該先把這些都交給我。諸位朋友假如孩子對我們這麼講,我們會怎麼回應?會不會突然覺得,早知今日。但是不要後知後覺,我們很可能現在都在培養這樣的孩子。他講得對不對?諸位朋友們,他講的好像都有道理。他第一句說,「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這句有沒有錯?沒錯。所以講的話都沒錯,但是能把父母氣死,這才恐怖這都是無德有才,他能讀到博士他會沒才嗎?所以,這個順序絕對不可以顛倒。
  後來這個父親幾乎已經要進精神病院了,因為這個孩子說完話以後,父親的那種痛苦煎熬他不只體會不到,反而沒多久又到郵局寫了個存證信函發給他父親,說要跟他斷絕父子關系。我們從這個孩子的反應,當他講完話的時候,他能不能感覺父親內心狀態?完全不行,他只有自己的利益那他讀到博士好事還是壞事他在讀的過程當中,他的心性不知道已經偏到什麼程度去。而父母發現了嗎?所有教他老師發現了嗎?我們是從事教育的人,我們自己冷靜下來假如我們教的一個學生博士他是這樣對待父親,這樣的孩子我們願意教嗎?但我們很可能就在教這樣的孩子,只要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並沒有啟發他們的德行,而完全感覺不到父親痛苦,這樣的人他有素質嗎?素質教育,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很有素質,往後做個好員工,做個好領導,做個好父親,做個好先生,這都是素質,這都要有善心啟發做得到。
  他的父親之後情況愈來愈惡化,幸好這個時候他的女兒站出來,他的女兒身旁有些長輩,有學《弟子規》,有學中國文化的。她去請教這些長者長者告訴她,你的父親在這痛苦這個時候我們要把至誠孝心拿出來,好好的父親脫離這個痛苦。所以女兒帶著女婿在父親的跟前告訴他,說我兩個一定會盡心儘力照顧你,我們不只不會拿你的錢,每個月再給您五千塊錢,奉養您。後來才把父親精神病院的邊緣把他拉回來。當我們沒有重視德行,只有重視才華、學歷,可能我們努力之後教出來的孩子,會讓我們人生造成莫大的遺憾。
  後來他的兒子結婚了,生了小孩,不到一歲已經動了三、四次大手術。對待父母如此不孝,他的人生福都折掉了,而且他不孝父母,感來一定是不好果報。他的孩子不到一歲,都已經經歷人生這麼多磨難,當然更累的是他們自己夫妻。諸位朋友這件事對他們來講是好事,還是壞事?不見得是壞事,很可能在這過程,他才能夠有個反思的機會。我父母在扶養我的過程吃了多少苦,閩南話說的,「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我們感覺到德行的根不扎,現在的人往往都要遇到人生很大的磨難、煎熬,他才會有個反省的空間出現。這個德才的先後順序,對我們當父母的、當老師的,是首要要認知清楚的地方。而人生最大的福氣,就是能接受聖賢人的教誨,那人生少走很多的彎路。不只我們有福氣,不只我們少走彎路,我們的子子孫都能少走人生的彎路。我們能好學,孔老夫子智慧、堯舜禹湯的智慧,這五千年的智慧就可以為我人生的墊腳石、踏板,我們可以站在這些聖賢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