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山·紫虛居士:談佛經中名色的真義

佛經中名色的真義

葯師山紫虛居士

一、摘要

佛經十二因緣中有提到「名色」一詞,佛經在他處偶而也會看到名色二字,但名色的意義並沒有說得很清楚,一般都認為名色就是五陰,因此就是與人差別也有人說名色是人的受精卵(稱羯羅藍),但若真如此,釋尊何必用「名色」二字,人、五陰受精卵都是大家最熟悉的名詞,用名色不就有多餘造作之感,釋尊不會如此!只是一般人不明而如此。

筆者在本文中將詳細說明「名色」二字的真義,包括其內容、相狀、在修行上的意義及其與神通關係等。此中很多知見為本認知者,若有不對,請有緣讀者多予指教。

二、佛經中對名色的記載及名色的真義

佛經中提到名色之處比較重要的是《長阿含經》卷十《大緣方便經》的這段文字:「……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識,此為何義?若識不住名色,則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答曰:「無也。」「若無名色,寧有識不?」答曰:「無也。」「知識由名色,緣名色有識。」「是故名色緣識,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這一開示已清楚說出「名色」的本質,由於無始無明無因而生,空如來藏「妄現」阿賴耶識及衍生其他七個識,此八個識皆有其功用,例如:眼識可看、耳識可聞等,但對塵境若只有各種認知作用而沒有「記憶」,則一切只有「當下即逝」,那就沒有「因果」、「輪回」等現象,此即經中所說:「則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之義

眾生因為無明諸法實有,也執「記憶不忘」,故有阿賴耶識的「種子記憶」(此來自無始及業相、轉相等無明),也有「名色」對名相符號的記憶(此來自心的枝末無明),這二者都是眾生六道輪回中記錄身、口、意三業的「記憶體」。神識與名色是如一體之兩面,皆由無明而妄生,不是誰先誰後,故經中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我們的神識會取用無始以來記憶在「名色」中的名相符號(含心境),以顯現我們的正報與依報,我們的身體形相功用以及我們對塵境的認知這一切都與「名色」有關,詳細下文再說。

三、名色的相狀

眾生因為二重妄想執著(見《楞嚴經》與《圓覺經》)而產生兩種身,即八識身與五蘊身,前者來自對三界執著,後者再加上對六道中某一道的特別執著八識身的「身」即是名色,其「心」是八個識在三界功用五蘊身的「身」是眾生在該道的精神身(即勝義根之總合)與肉身及氣身等,其「心」為八個識在該道的功用八識身很少出現,中陰身可算是八識身的一種,中陰身的「心」依「名色」,故可了知六道境界,只是它有業障染著,故能力不大。中陰身的「記憶體」可以下圖來說明:

中陰身<a記憶體 src="http://read.goodweb.cn/pic/minse.jpg" width=806>

名色的相狀就如同「紡垂絲」,每一條代表六道之一,其上很多亮點為其之記憶。名色中記憶眾生三界中各種見聞覺知、各種妄想、各種造業所成之名相符號,也記憶其心境(如喜、愛等)。此中也記憶三界六道五蘊身(即色身)的相狀、也記憶五蘊身上面的名相符號。當眾生轉世之時,名色的運作非常重要,關係到「識能系統」的轉變及五蘊身的改變。

在此我們以「狗轉世為人」來說明其詳情。當狗往生時,神識昏迷之後再醒時,即會現死亡凈光,此時為清凈八識身,但由於前世習氣影響,此時中陰身呈現狗形,但其神識依「名色」,前世五蘊身已消失。接著「六道光明」顯現,神識會依業力進入「紅光」之中(因此狗投生為人),此時神識會由名色的「畜生道絲」轉為「人道絲」(如上圖),此即「識能系統」轉變之義

神識此後將依「人道絲」中的記憶行事。首先,神識進入有緣的受精卵中,並依名色記憶做出精神身的胚胎(此為清凈四大所成),也依受精卵細胞基因記憶做出肉體胚胎,二者在空間上如泥和水不可分。接著,神識依名色記憶控制胚胎,使肉體胚胎精神胚胎逐漸成長而成為人精神身(即清凈四大所成的勝義根)與肉身

此二者亦如泥和水不可分,此即一般人所稱的「人」(實際上尚包括氣身)。至於五蘊身中名相記憶的數量與名色中記憶的數量,二者相比,前者只是很少部分,例如,女性月經過程、生兒育女的過程皆不記在五蘊身中,而只記在人界名色中。五蘊中名相的多少與個人的福慧及業障有關,一般人難以得知。

四、識緣名色的識是指哪一識?

是指八識身的功用,就是指神識,其含有八個識的所有功用,即眼見、耳聞、……等。但《增一阿含經》卷第四十六有如下文字:「彼雲何名為識?所謂六識身是也。雲何為六?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是謂為識。」由這段文字來看,這個「識」好像只包含前六個識而不含末那與阿賴耶識,但前文中「名色」所記憶的是「名相符號」,這都是八個識共同運作的結果(稱為意識心),故名色由八個識所形成 , 故此「識」應是指「所有八個識」。

釋尊在《增一阿含經》之說,筆者認為形成名相符號的八個識中,第七識與第八識屬比較間接性的因素,有時甚至不被取用,故說此「識」為前六個識也算正確。另外,在運作時,神識取「名色」中的記憶做參考資料的只有前六個識,故說此「識」為前六個識也是對的。故本人認為說此「識」為前六個識或所有八個識都可以。

五、名色在佛經中的記載及其解釋

(一)《增一阿含經》卷第四十六:「雲何名為名?所謂名者,痛(亦名受)、想、念(亦名行)、更樂(亦名觸)、思惟,是為名。彼雲何為色?所謂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

此中所說「名」就是受、想、行、識四無色陰,即眾生的耳、鼻、舌、身、意諸根對境所成的各種名相,此中的四大身即清凈四大所成的精神身(包含各勝義根的總合),四大身所造色是指神識在六道中由眼見所成的名相符號,由此形成眼的諸色相。因此,在此所指名色即五蘊之義(即人的精神身及其中的名相符號)。

由前文我們知道「神識」依人界名色的記憶製作精神身與肉體胚胎,此胚胎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轉為人的各種器官肉身精神身。因此,在人而言,名色即是五蘊身。但此說只是「相似說」,其實五蘊身不等同名色,我們只能說此二者是「非一非異」,由於五蘊身是名色所做,故「非異」,但名色含眾生六道的各種名相,而五蘊身只含部分在人界的名相而已,故「非一」。

再者,若名色即是五蘊,則釋尊不用再造此名詞(即名色),由此也可知,此二者是「非一」,且就人界名色與人五蘊記憶而言,二者所記憶之名相大有不同,故二者「非一」。總之,此經文是說明名色與五蘊二者非一非異。在人界而言,勉強可說人的五蘊即名色。此五蘊若把肉身、氣身也包括在內則更佳,因為神識也依名色記憶製作氣身,五蘊身依基因記憶製作肉身,間接也與名色有關。

(二)《長阿含經》卷十《大緣方便經》:「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此文中的母胎即受精卵,此中只含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的結合體,而胚胎基因分裂後所形成多個細胞的結合體。

由前文(一)中得知,在人界而言,我們勉強可以說人的五蘊身即名色,二者非一非異。若神識不入母胎,就不會製造出人的肉身精神身,也就是不會形成人的五蘊身,故無名色。若神識入胎不出也不會依名色記憶製造人的五蘊身,故亦無名色。

經文又說:「若識出胎,嬰兒敗壞,名色得增長否?」答曰:「無也。」

這是說神識依名色中的記憶製造精神胚胎及由基因記錄製造肉體胚胎,二者如泥和水不可分,精神胚胎成長,肉體胚胎亦成長,若神識出胎,精神胚胎即消失,肉體胚胎亦不再成長,由於精神胚胎肉體胚胎二者和合即是名色,故識出胎即無名色。

(三)由丁福寶所著的《佛學辭典》,其中對名色的記載為:「五蘊的總名,色蘊為色,受想行識四蘊為名。」又說:「四蘊,心識之法,無形體可見,故以名稱之。色蘊為極微所成,有質礙的物體,故稱為色。」又說:「十二因緣中,人在母胎,漸漸生長,五蘊完具,故稱名色。」

這些文字意義,與(一)、(二)大致相同,只是十二因緣這些文字很容易使人以為「名色」即「肉體胚胎」。實際上,肉體胚胎是依基因記憶發展所成,與精神界的名色記憶內容不同。

(四)《長阿含經》卷十《大緣方便經》有如下文字:「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名色者,寧有心觸不?」答曰:「無也。」「若使一切眾生無形色相貌者,寧有身觸不?」答曰:「無也。」「若無名色,寧有觸不?」答曰:「無也。」「我以是緣,知觸由名色,緣名色有觸。」

這三段文字是說十二因緣中名色與觸的關係在一十二因緣中,名色緣六入,六入再緣觸,但在此卻直接名色緣觸,這是為什麼?筆者認為六入是六個肉體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識與名色經由肉體的輔助(肉體器官稱為扶塵根)產生觸的作用,但就神識而言,其自身依名色做出精神身,此身即可生觸之用,故「名色緣觸」是正確的。

六、名色的其他知見

以下是網路某些網友或一些書上對名色的知見筆者僅對這些知見做出自己的看法

(一)有人認為名色的「色」是羯羅藍(即受精卵)

筆者認為受精卵物質成分,是父精母卵在神識運作下和合所生之物,它只是「扶塵」的性質(即輔助正根的作用),一期生命就結束,而名色與識是在六道輪回中的不斷滅者,此與一生結束的受精卵不同,故名色的色與受精卵不同。

(二)有人認為名色就是人

名色只是一種記憶單位,就算包含氣身與肉身,也還是「被認識者」的性質,而人本身有主觀的認識作用,故把人當成名色似乎不對,但若把「人身」當成名色則勉強可以接受。

(三)名色即五蘊異名

此在前節已說明過,名色與五蘊是非一非異,但不能說名色等同五蘊,但說名色近似五蘊尚可接受。

七、名色與修行

(一)名色業障現前與同修間的惡緣

打坐入較深定之時,心離五蘊而會進入「名色」之中,此時若不觀如幻或觀空則常會看到名色中所記憶的各種名相,有些「明顯深刻的記憶」會對此人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名相是過去生所發生刻骨銘心事件的記憶,這種名相有時會被「完整不變」的保存在名色中,當有機會再看到它時,此人就會像時光倒流重回當時的境界

例如,當年與某人有惡緣,就會在心中現出當年惡緣的點點滴滴,且心中難以控制,會做出當年的動作,例如,打此人、包東西要離家出走、摔壞家中東西等不理性的行為。又例如,兩個同修之間過去有惡緣記在名色之中,今生見面就會有惡緣的相狀,例如,看對方不順眼、找他麻煩、閃避他等。反之,若有善緣或情緣則會現出喜愛等各種現象

這種「名色業障現前」發生原因,除自己入定到名色中之外,有時為了解決修行人的某些問題,佛菩薩也會加持使它顯現。另外一種狀況就是外境的影響,有時也會引發「名色業障」。名色業障現前之時,前六識依名色的記憶而運作,此時五蘊身的運作(含功用記憶)會暫時停止。因此,要控制名色業障必須要很好定力,這不太容易。

道場中,若有同修中有些人之間有「惡緣」存在,則道場不易和合,甚至外魔會趁機干擾,破壞道場的和合,修行人必須小心防範。對於信佛的人,在名色業障現前之時,若能求佛加持,則佛力會引導此人取用名色中的正知見去對抗所現前的邪知見,由此可渡過危機在此之時,此人會覺得自心中有兩個正反的知見在對抗。

(二)名色記憶諸法唯心造

當名色中的記憶現前之時,會伴生難以想像的事,例如,名色中的「空無業障」現前,此時,會伴生一些無福報現象,例如,此人的日常享用消失、冷氣壞了、熱水無緣無故的不來了、做事也都很倒楣。又例如,有人名色中「生孩子業障」現前,則此人會現出生孩子的症狀,如全身腫、怕冷、虛弱無力、漲奶、下體出水(如同破水)等現象

這些就是「諸法唯心所造」之義,這些現象必須八識身依名色才會現出,而五蘊身則無此種現象。由這種現象可知,修行人能入八識身依名色記憶起用,則會生出神通,本人稱此為「願力成就」。一個菩薩世間行道渡生,長期累積由願力所生的渡生名相(例如使眾生智慧),當此渡生名相在名色記憶之中增長,則依此會有神通

神通與修心的功用成就的「定力成就」不同,也遠勝於一些天魔外道的「障眼法」,障眼法就如人間的催眠術,被障之人「以為有此境」,其實什麼也沒有。而願力與定力成就是可以移山倒海,使各種境界生滅或變易,如《維摩詰經》中之所說者。諸佛菩薩之所以能以大神通力渡生,與此「名色」亦有關係,由於諸佛在因地時都有大願力,且依此願力長期在世間渡生行菩薩道,因此名色中聚積很多相關的名相,例如,南無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南無葯師琉璃如來的十二大願。

成佛時,這些渡生名相轉為「種智」,依此「種智」,諸佛或大菩薩即可實現當年所發的大願。因此若無名色因地時的記憶也就沒有各種名號的佛菩薩也就是佛菩薩都一樣,不必有名號名號也無意義

(三)名色中名相的消除

名色中所記憶的名相有時在塵境的誘因下會由根識中顯現,往往對修行人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退轉。因此,很多人希望把名色中不好的名相消除,但實際上不容易,主要是「法界公平正義」的問題。若修行人已離三界那就比較容易。據筆者所知,有些報身佛會助眾生消除名色記憶。但名色中的名相與該眾生相關的事太多,消除後會使此眾生業障及行事作為等產生變化,故非不得已,佛菩薩很少會去改變眾生的名色記憶

改變名色記憶就等於改變此人因果,消除名色惡業方法可誘使不良名色記憶現前,就如同由一堆米中挑出發霉的米粒,此可以靠佛力或修行定力進入名色,但定力信佛之力不足者不可嘗試,因為若剋制不住,惡名相會使此人發狂或生病,乃至喪命。一旦名色業障現出,則以定力依佛正見觀照,則此業障破除,此業障中的「不良心境也可消除,只剩純粹的名相,對修行不再有障礙

七、結論

名色是眾生成佛之前各種名相符號的記憶,此神識與名色二者是能依與所依的關係,如手掌的手心與手背,非誰先誰後,若沒有名相就沒有各種記憶也就沒有眾生依名相所成的因果業力也就沒有三界六道之分別。在人而言,名色與五蘊是非一非異,有時勉強稱名色為五蘊。神識依名色可產生「諸法心造」的力量

眾生長期行菩薩道,其名色中聚積大量的渡生善名相,依此可生不可思議的大神通,也依此就不名號諸佛菩薩。大略來說,在佛果位時,名色相當於不空如來藏,八識之用相當佛心四智之用。此中之差異在於智不具無明眾生平時努力行善,使名色中的善名相增加,如此可遠離三惡道之苦,反之,若常造惡業,名色中充滿污穢惡名相。

解決此惡名業障方法,可求佛加持或入定到名色中,找出此名色業障,以佛正知見觀照,則噁心破除,唯存不分善惡的無記名相。

最後,眾生間因嚴重失和所生的惡緣非常可怕,經常會在名色中記憶不失,一旦機緣成熟而現前時,對修行人傷害極大,願同修世間要多造善緣,莫造惡緣!

THE END